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钾肥对大豆生理特性及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长农18为试验材料,在田间栽培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钾量对大豆生理特性及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全生育期内,叶绿素含量变化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光合速率呈现双峰曲线变化,出现了两次光合高峰值,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呈"S"形曲线的变化,在R7期达到最大值。施钾使大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增加,同时施钾也使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加大,株高、百粒重和产量提高,但过量的钾肥又使其降低。  相似文献   
2.
选用2栋育肥猪舍,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栋,试验舍按1%的饮水配比自由饮水进行30 d试验,期间每隔3 d检测1次氨气指标。结果表明:博力素对降低猪舍氨气含量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3.
从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两株较高抗铅细菌(CJ1,CJ2)和两株真菌(ZJ1,ZJ2),经过菌株的液体培养对铅的除去率达到了60.6%、51.3%、78.7%、47.2%。其中选择两种去除率高的细菌CJ1和真菌ZJ1,通过黑麦草的盆栽试验,在其内添加不同种类的微生物、EDDS(乙二胺二琥珀酸)及微生物与螯合剂的复合调控,分析了黑麦草吸收铅能力。结果发现,EDDS和真菌的复合处理下黑麦草根系和叶片中的铅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7.7倍和10.68倍。说明复合处理对铅在黑麦草体内的富集和传输上有显著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油莎豆属莎草科莎草属植物,原产于非洲,是一种优质高产,集粮、油、牧、饲于一体的开发利用价值很高的经济作物。文章重点介绍了吉林省油莎豆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吉林省油莎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从建立完善的油莎豆新品种育繁推体系、给予农民种植补贴和油莎豆专用农机设备采购补贴、开展科普宣传、建立油莎豆产业园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旨在为进一步推进吉林省油莎豆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利用3个中国大豆品种和2个日本大豆品种杂交,对F2群体主要性状的平均值及遗传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的变异因亲本的不同有明显差异。对产量性状而言,利用日本10品种配制的组合F2变异幅度较小,而用日本9号品种配制的组合F2变异幅度大,有较广阔的选择基础。  相似文献   
6.
7.
对吉林省大豆种质资源进行大豆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抗病性鉴定,从中选出15份中抗种质,4份耐病种质。这些抗病耐病种质均是优良的品系或品种,是较好的抗性亲本。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和论证二甲戊灵、扑草净与丙炔氟草胺三者复配的合理性及三者复配制剂对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 var. sativus田杂草的防效和对油莎豆的安全性,本试验依据除草剂室内活性测定标准并借鉴除草剂防治大豆田杂草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结果表明,二甲戊灵、扑草净与丙炔氟草胺三者联合作用对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藜Chenopodium album 3种杂草表现为相加或增效作用,当三者混配比例为30∶30∶1时联合作用为增效,为最佳比例。此比例下的36.6%二甲戊·扑·丙炔SC对油莎豆田一年生杂草有较好的防效,试验有效剂量在1 647.0~1 921.0 g/hm2范围内,对油莎豆出苗、生长较安全;施药后40 d对一年生杂草的防效为91.3%~97.7%。由此可见,二甲戊灵、扑草净与丙炔氟草胺三者联合研制新药剂具有可行性,能扩大杀草谱和应用范围,可用于油莎豆田杂草防控,适宜用量1 647.0~1 921.0 g/hm2。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对茖葱的花粉形态进行电镜扫描观察,发现花粉形态较为单一,均呈长球形,萌发沟较长,具有一条沟。沟的两端接近达到花粉的两极,外壁纹饰多为脑回状纹饰。同时,根据花粉资料对茖葱的演化和分类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抗玉米丝黑穗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丝黑穗病是春玉米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发生。利用前期研究获得的主效QTL,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方法,成功地把抗病基因区段导入到10个玉米骨干自交系中,获得一批抗病自交系。利用这些抗病自交系组配的杂交种,使玉米丝黑穗病的抗性得到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