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8篇
植物保护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茎腐病病原菌致病性及侵染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禾生腐霉菌(Pythium graminicola)和链状腐霉菌(Pythium catenulatum)3种玉米茎腐病的病原菌通过两年的试验进行了对玉米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的致病性和侵染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大田自然条件下,3种病原菌对玉米植株均有致病性.其中以禾谷镰刀菌的致病性最强,其次是禾生腐霉菌和链状腐霉菌。禾谷镰刀菌和腐霉菌在植株散粉盛期以前的侵染规律符合苗期致病性试验的结果。二者侵染致病作用的  相似文献   
2.
由Exserohilum turcicum(Pass.)Leonard et Suggs[有性阶段是Septosphaeria turcica(Luttrell)Leonard et Suggs]引起的玉米大斑病是世界各地春玉米上发生较严重的一种叶枯性病害。它主要分布于较冷凉的亚洲北部、北美、南美、北欧和南非等地,尤以多雨和多露年份常引起病害流行,造成严重减产。美国在1939—1943年和1951—1952年与1961年期间大斑病曾多次流行,除气象条件适宜病害流行外,主要因当耐推广的杂交种都是高感大斑病的。  相似文献   
3.
4.
 高粮丝黑穗菌厚垣孢子发芽率低的主要原因是生理后熟不足,温湿度对生理后熟起着决定性作用。在32-35℃高温和湿润环境里处理30天后,就能完成厚垣孢子生理后熟的发育阶段,使孢子发芽率从10%左右提高到60-90%。在20℃时孢子发芽率虽略有提高,但远不如高温处理的效果好。湿润处理远比干燥处理的发芽率高。电灯光对厚垣孢子的生理后熟以及阳光对厚垣孢子发芽,均无刺激或抑制作用。在35℃和20℃下连续处理110天后,发芽率均一致表现下降,190天后降到5%左右。蔗糖、木糖、棉子糖有利于厚垣孢子发芽。葡萄糖、山梨糖、果糖、半乳糖效果不明显。马粪浸液或添加高粮芽组织,都无刺激作用。厚垣孢子发芽要求的pH范围不严,过酸(pH 3.4)可抑制发芽,但过碱(pH10.0)并无影响,pH 4.4-10.0均适于发芽。  相似文献   
5.
“八五”期间玉米大斑病病菌生理小种研究结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姜晶春  潘顺法 《玉米科学》1995,(A01):19-20,31
  相似文献   
6.
玉米圆斑病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吉林省推广的玉米骨干自交系吉63果穗上发生的穗腐症状是由Hel-minthosporium carbonum Ullstrup侵染引起的圆斑病。从病斑形态和培养性状与小斑病菌迥然不同。经温室苗期和田间成株期人工接种证明,圆斑病菌除为害吉63和少数自交系外,不侵染T型、M型等不育系及多数正常系玉米的果穗。从果穗抽出到灌浆期是圆斑病菌侵染发病的关键时期。病菌主要在病株残体里以菌丝体越冬,已腐烂的病组织则丧失生活力。六年共鉴定655份自交系、品种及杂交种,有184份材料的果穗感病,以吉63及其选系后代发病最重。经测定吉63感染圆斑病是由隐性感病基因所控制。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玉米茎腐病病原菌组成、分布和优势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1~1995年在吉林省六个地区主要栽培品种上采集1016个病株标样.经分离、鉴定及致病性试验重分离验证,明确在吉林省玉米茎腐病病原菌由(Fusarium sp.)和(Pythium sp.)组成.其中(Fusarium graminearum)是吉林省的优势种.其次为(Fusarium moniliforme)和(Pythium sp.)。病原菌的组成、分布存在区域间和年度间的差异。在吉林地区是以(Pythium sp.)为优势种。提出玉米茎腐病的研究工作应立足于本生态区内进行,以求达到控制和减少该病害发生危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玉米茎腐病是世界性玉米重要病害之一。目前国内有发展加重趋势。主推品种大部分都较感染茎腐病,发病率在5%~70%。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成为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国内对玉米茎腐病研究报导较多,存在一定的观点分歧。主要表现在病原菌的优势种,症状表现,分离技术,抗性鉴定接种技术等方面。本文作者通过参加玉米茎腐病“八五”攻关联合试验及结合以前所做的研究工作,本着遵重科学,求实的态度。对上述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与同仁们进行商榷。求得比较一致的观点,以利下一步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9.
玉米圆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定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圆斑病是我省目前大面积推广的吉单101杂交种亲本‘吉63’自交系果穗上发生的严重病害,它影响‘吉63’自交系的繁育和制种工作。  相似文献   
10.
玉米大斑病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掌握玉米大斑病在田间的发病消长,病菌、发病与气候条件的关系,为玉米大斑病的发生测报及有关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我们从1973—1977年进行了下述研究工作: 一、病菌越冬生活力测定 自当年玉米收获后,于10月间,将玉米病叶放在地下10厘米、地表、玉米秸垛底、玉米秸垛中、玉米秸垛表、冷室内、暖室内七处贮存,分别于翌年5、6月田间第一个病斑出现前取出,用人工孢子形成法(将病叶置于保湿玻皿内,在25℃条件下培养48小时)和自然孢子形成法(将病叶置于田间地表,每两天检查一次),镜检分生孢子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