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特长果突变系选育初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 16 9份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新材料中 ,鉴定出了 2 1份特长果株系 ,其主花序中部角果长度一般在 12cm以上 ,果身长度在 10cm以上。其中 ,最长角果系为“H2 18” ,其平均角果长度达到了 18 12cm ,果身长达到了 15 2 5cm ,最长果单株角果长度达到了 19 34cm ,果身长达到了 16 2 0cm。并在该系中一个折断了主花序的单株上 ,得到了一个极端最长达 30 5cm ,果身长达 2 5cm的超长角果。本研究中所获得的特长果材料与现已报导的特长果材料有着完全不同的遗传来源 ,其角果和果身的长度也大大超过了现有特长角突变系的相应长度。它们在油菜育种及遗传研究中将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在它们的亲本中 ,却未曾见到长角特性 ,所获得的特长果性状都是在杂种后代分离和选育过程中发生的 ,其形成机制和遗传规律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播种期对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以分期播种研究生态环境对油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已有不少报导。这些研究因供试品种与我省当前生产用早、中熟品种差异大,或与我省生态条件很不一致,因而参考价值不大。本文以1978—1982年度的分期播种试验资料,研究不同熟性品种,在不同播期条件下,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变化及其与产量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正> 种间杂交是形成新物种的重要途径。因一系列的生理、遗传障碍而成功率低。现代生物技术虽能以子房或胚培养提高种间杂交成功率,但克服杂交不亲和性使形成有效胚仍属首要问题。本文采用了几种理化因素处理杂交亲本和组织培养技术,试图提高杂交亲和性克服杂  相似文献   
4.
甘蓝型油菜的人工合成(1)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相似文献   
5.
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及其植株再生研究初报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利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对5个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品系进行了离体小孢子培养。从大田非控温控光条件下生长的供体植株第一朵花开后3~12d,取长度2.5~3.5mm的花蕾分离小鬼子,在NLN13液体培养基中进行薄层培养诱导成胚状体,然后用无激素的MS培养基诱导植株再生。对不同的供试材料、取蕾时期和培养基蔗糖浓度对小孢子胚胎发生能力的影响作了初步研究。供试的5个材料中有4个对培养有反应,但不同材料的小孢子胚胎发生能力有较大的差异。小孢子取样的时期以主花序第一朵花开后6d左右为宜,培养基蔗糖浓度以13%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的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聚丙稀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法 ,对 1 6个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品系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进行了分析 ,比较了不同人工合成系间以及它们与普通甘蓝型油菜间两种同工酶的差异。结果表明 ,人工合成系间的两种同工酶酶谱均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 ,与普通甘蓝型油菜之间也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该批人工合成系是一批具有较丰富遗传变异的油菜资源  相似文献   
7.
甘蓝型油菜Bro cms新质源雄性不育系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国外引进的两个甘蓝型油菜品种Brongoro和Westard的杂交后代与甘蓝型人工合成系杂交获得了雄性不育株,与不同的人工合成系回交转育,培育出了一批新质源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暂定名为Brocms胞质雄性不育系。对这批不育系的育性表现,不育基因的遗传特点和杂种优势利用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利用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创建油菜新种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了拓宽甘蓝型油菜的遗传基础,从四川、重庆、云南和西藏部分地区采(收)集了一批白菜型油菜、白菜和白花芥蓝地方品种,包括一部分白菜型油菜野生种和半野生种,通过远缘杂交,人工合成了一批甘蓝型油菜新材料。这批新材料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主要包括特长角、大粒、多分枝、矮秆、黄籽、白花、抗病等重要遗传类型,部分材料具有重要的育种及研究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