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4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1.
转bar基因水稻恢复系的生理性状和农艺性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杂交将转bar基因水稻亲本(Gulfmont、Bengal Hu-10和Cypress PB-6)中的bar基因转发转移到恢复系测64、明恢63和特青中,培育出6个抗除草剂(Liberty)的同型恢复系测64-B(G)、测64-B(C)、特青-B(C)、明恢63-B(G)和明恢63-B(C)。抗除草剂同型恢复系的大部分生理性状和主要农艺性状与原恢复系接近。将同型恢复系与不育系杂交,选配出8个抗除草剂三系杂交组合和2个抗除草剂两系杂交组合,抗除草剂组合能保持或略高于原组合的产量水平,利用这项技术有望解决杂交稻制种过程中出现的纯度问题。  相似文献   
2.
对不同时期的非抗性水稻和转Bar基因水稻幼苗喷施不同浓度的除草剂Liberty水溶液。结果发现,喷施体积分数为0.3%及其以上的Liberty水溶液均可杀死非抗性品种幼苗。除草剂浓度对抗性品种Bengal Hu-10和测64-B的株高、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无明显影响,但是随着除草剂浓度的递增,它们的每株穗数和单株产量呈下降趋势。采用0.5%的Liberty水溶液处理过的抗性品种,在3-4叶期处理的单株产量较高。建议将抗性杂交水稻组合用于大田生产时,在3-4叶期喷施0.3%-0.5%的Liberty水溶液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DD-PCR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步骤,总结了该技术在作物环境胁迫应用中的进展,最后讨论了该技术存在的问题和改良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水稻杂种优势预测方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关于水稻杂种优势预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分析了前 (他 )人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拟采取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BAR基因对水稻的影响,对转BAR基因的Bengal HU-10、Bengal HC-11、Cypress PB-6、Cypress PB-13的抗性遗传、生理特性和农艺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它们对除草剂Liberty的抗性均受一对显性核基因控制,在这4个实验材料中,BAR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整合位置互不等位,株高、生育期和每穗粒数等农艺性状也不相同.转BAR基因水稻与原亲本比较,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GS酶活性等均未有明显差异,但用Liberty处理2 d后,上述生理性状变化明显,且在这4个转BAR基因材料之间也有显著差异,说明与BAR基因的插入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6.
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电泳技术研究了不同底物(α-萘醋酸酯和β-萘醋酸脂)、不同偶联剂(固蓝RR盐和固蓝B盐)、pH及温度条件对大麦酯酶同工酶电泳显色的影响。结果为:(1)绝大多数酶带可用α-萘醋酸酯或β-萘醋酸酯显色,极少数酶带只能用α-萘醋酸酯显示,混合底物显色时,酶带数目与α-萘醋酸酯底物显色相同,只是酶带颜色有差异;(2)用固蓝RR盐作偶联剂染色与用固蓝B盐相比,多数酶带的相对染色强度提高;(3)pH6.4比较适合酯酶同工酶染色,且以37℃10min为最佳。表明各电泳酶带染色强度的相对差异并不一定反映各同工酶本身含量、酶活性的相对高低。  相似文献   
7.
段发平  黄志仁 《作物学报》1997,23(2):169-175
对大麦突变体0247弯秆矮生性的遗传研究结果表明:突变体0247的弯秆、矮性状均符合3:1的单基因分离,控制弯秆矮生性状是的一隐性主基因。弯秆矮生性状与单株穗数无明显相关,但对每穗粒数,每穗粒重及千粒重有显著的变劣作用,最后讨论了该突变体弯秆矮生性状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及株高的研究方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抗除草剂杂交稻的选育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通过杂交将抗除草剂Liberty和bar基因转移到恢复系,培育出3个除草剂恢复系测64-B、明恢63-B和特青-B。与不育系杂交,选配出3个抗除草剂三系杂交组合和2个抗除草剂两系杂交组合。抗除草剂组合能保持原组合的产量水平,苗期喷除草剂可淘汰假杂种。利用这项技术能解决两系、三系或化杀杂交稻在制种过程中出现的纯度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前,科学家正在利用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在杂草科学应用上的最新成果,通过生物技术将抗除草剂基因(Bar)转入优良恢复系,与不育系配组选配抗除草剂强优超净杂交稻,以解决水稻杂种纯度和提高杂种优势的问题。一、转Bar基因水稻的研究现状1草丁膦的毒害机理和Bar基因的抗性机理草丁膦是低毒、广谱的有机磷类除草剂。它被植物吸收后,能强烈抑制谷酰胺合成酶(glutaminesynthetase,GS)的活性,导致细胞内氨的迅速积累。进而抑制光合反应,减少跨膜pH梯度,使光合磷酸化解偶联,随之叶绿体结构解体,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