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7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2篇
  23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冀东黑龙港生态区浅层微咸水灌溉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低平原又称黑龙港生态区,地处河北省东南部,包括44个县市(区),耕地面积3150万亩,人口1700万,是河北省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之一。其气候干旱少雨,年降雨量仅509mm,且时空分布不均,而年蒸散量高达1200mm;外来地表水很少,地下淡水资源也十分匮乏,人均和单位面积水量分别为282  相似文献   
2.
多水门管道灌溉是采用多水口管道替代水沟的一种地表灌溉方式。1993至1995年试验结果表明,多水门管道灌溉和传统水沟灌溉相比,具有节水、节能、改善灌水分布均匀度,提高灌溉质量,缩短灌溉时间和扩大作物种植面积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于2011—2012年玉米生长后期,进行小麦分期提前造墒灌溉(设置9月20日、9月25日、9月30日灌溉3个水平,不灌水为对照,分别用I9.20、I9.25、I9.30和CK表示)单因素试验,研究小麦提前造墒灌溉对夏玉米后期光合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后期穗位叶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CK为"双峰"曲线,其他处理为"单峰"曲线。Pn日变化均值以I9.20与I9.25处理较高,2年同品种处理间棒3叶叶源量(LSC)也以I9.20与I9.25处理较高。与光合特性不同,茎秆糖分含量以CK较高,其他处理较低。不同灌水模式还对玉米灌浆有一定影响,I9.20、I9.25处理的最大灌浆速率及灌浆平均速率较大,灌浆活跃期较长,快增期百粒质量积累量较多,百粒质量与籽粒产量较高。另外,水分处理还对干物质再分配有一定影响,吐丝后同化物输入籽粒量表现为I9.25I9.20I9.30≥CK。可见,河北平原小麦适期提前造墒灌溉,改善了玉米群体光合性能,促进了吐丝后同化物向籽粒运转,提高了籽粒产量。综上所述,本研究条件下小麦造墒灌水建议提前于9月20—25日。  相似文献   
4.
有机-无机肥长期配施对潮土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6,自引:8,他引:46  
以24年(19812~004年)的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分析探讨了有机-无机肥长期配施对潮土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除增施秸秆外,增施化肥也能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但同时增施化肥和秸秆更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在提高有机质复合量方面,施用化肥的效果好于施用秸秆,而有机-无机肥结合效果较单一施用秸秆或化肥都要高;随秸秆或化肥施用量的增加有机质的复合度逐渐降低,但有机-无机肥结合施用可以提高有机质的复合度。有机-无机结合有利于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田间持水量和饱和含水量,增加了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单施秸秆肥和单施化肥均有显著的增产效应,而化肥的增产幅度远远大于秸秆肥,有机-无机结合的增产幅度在同等施肥量下较单独施用秸秆或化肥的产量都要高。结果表明,有机-无机结合较单一施用秸秆肥或化肥能更有效地提高潮土的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5.
直接施用秸秆增产作用的定位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1~2002年进行了直接使用秸秆定位试验。结果表明:秸秆施用量与粮食产量之间呈线性关系(R2**≥0·85);在0~9000kg/hm2秸秆用量范围内,粮食产量随秸秆用量加大而增加,平均增产0·0747kg/(hm2·kg);化肥施用量和粮食产量之间呈二次曲线关系(R2**≥0·99),配施秸秆可以提高施用化肥时的最高粮食产量或者降低达到最高产量时的化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6.
化肥施用水平对夏玉米籽粒灌浆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化肥施用处理对夏玉米籽粒灌浆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籽粒干物质积累过程呈S型曲线,可用logistic模型进行模拟,相关系数均达0.99以上.随着化肥用量的增加,最大灌浆速率的持续时间延长,灌浆进程延长,千粒重提高.  相似文献   
7.
微咸水造墒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小区对比试验方法,研究了河北低平原区旱地等雨播种(HD)、播前淡水造墒(S1)以及矿化度为2.2g/L(S2.2)和5g/L(S5)微咸水造墒等不同处理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生育期内HD处理0~100cm土壤含水率明显低于3种造墒处理;S5处理0~40cm土壤盐分含量最高,但降雨淋洗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以24年(1981-2004年)的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分析探讨了有机无机肥长期配施对潮土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除增施秸秆外,增施化肥也能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但同时增施化肥和秸秆更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在提高有机质复合量方面,施用化肥的效果好于施用秸秆,而有机无机结合效果较单一施用秸秆或化肥都要高;随秸秆或化肥施用量的增加有机质的复合度逐渐降低,但有机无机结合施用可以提高有机质的复合度。有机无机结合有利于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田间持水量和饱和含水量,增加了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单施秸秆肥和单施化肥均有显著的增产效应,而化肥的增产幅度远远大于秸秆肥,有机无机结合的增产幅度在同等施肥量下较单独施用秸秆或化肥的产量都要高。结果表明,有机无机结合较单一施用秸秆肥或化肥能更有效的提高潮土的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9.
市场销售的化肥种类繁多、使用方法不一、推荐用量不等,致使生产中存在着化肥施用混乱和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为此,我们以“撒可富”牌15-15-15通用肥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复合肥的不同用量和施用方法对小麦产量及效益的影响,旨在为广大农民合理施用复合肥及提高肥效提供依据。1材  相似文献   
10.
保墒措施是节水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对三种不同保墒措施的比较表明:冬小麦以覆膜种植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最高,但美中不足是费用较高;玉米整株秸秆覆盖保墒效果明显,且材料来源广,费用低,两垅间以3株玉米千秆覆盖为宜;喷洒蒸发抑制与对照比较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