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农作物   19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种植业是农业生产的第一层次,是农业结构的基础,作物种类多,品种杂,它通常包括十二个字。棉区种植业合理结构是指以一定方式实现的合理组合构成,能充分发挥自然资源和经济效益为基础,传统技术与先进技术的有机结合,产、供、销的协调平衡,并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基本合理的结构。  相似文献   
2.
江西原来是个零星产棉的缺棉省。建国以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棉花生产有很大发展。即使因为1954年特大水灾和大跃进后几年中“左”的错误曾经有过两次大的降落,但在“文革”前的十七年中,棉花增产幅度一直居于全国各产棉省的前列。1957年全省棉田即达107万亩,总产量51.6万担。1965年棉田达164万亩,总产量达106万担,比1957年又翻了一番,比1949年增长了三十多倍。棉花生产的发展,促进了我省纺织工业的发展。但是,十年动乱,我省棉花生产遭受严重挫折,1971年总产曾倒退到42.7万担,单产降至29斤;1978年也只有69.6万担,单产40.6斤,成为南方棉区单产最低的省。其中  相似文献   
3.
以市场为导向,遵循价值规律,依靠科技进步,改革种植制度和种植方式,充分合理地配制农业资源,发展棉区“一优两高”农业,是开创农业新局面,促进农村经济腾飞的重要途径。我市棉花生产在1991年取得了”四超  相似文献   
4.
今年我省地膜植棉近2万亩,对协调水、肥、气、热环境条件,克服春雨低温和烂种死苗的影响,促进棉花早生快发,起了较好的作用。但能否夺取优质高产,关键还在蕾铃期管理。地膜覆盖棉花它能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棉花的无限生长习性,延长有效开花结铃期来夺取高产。但若抓不住生育特点,往往早发不稳长,结桃晚,座桃少,甚至,前期过旺,中、后期早衰,还有的是六月苗过旺,七月高、大、空,八月就早衰,九月桃稀少,十月又秋发,严重地影响着地膜棉花的早熟、优质、高产。地膜棉花的主攻目标应是:在适时早播的前提下,利用更优越的环境条件,促进早生快发和稳长多结。这就要使棉花的有效开花期提前,并合理运用肥水,控旺长,攻后劲,防早衰,延长有效结铃期,否则,就达  相似文献   
5.
今年,我省棉花生产,由于贯彻落实了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调动了广大棉农的生产积极性,各级加强了具体领导,加上天气较为有利,从目前来看,棉花长势喜人,普遍达到了全苗早发、早现蕾早座桃,为高产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全国棉花产销矛盾加剧,并继续扩大的情况下,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狠抓“八五”期间,加速发展我市棉花生产,增强自身活力,尽快缓解纺织业“缺粮断炊”和军需民用之紧迫状况,是农业开发总体战中的重要战略对策。市政府根据吴省长关于“新余要多种棉花,新纺用棉要靠自己解决”的指示,果断地提出棉花生产“1620”工程,即在“八五”期间,植棉16万亩,总产皮棉20万担,  相似文献   
7.
棉花地膜覆盖栽培(简称地膜植棉)是我国近年来引进的一项新技术。从试验示范到扩大应用,全国仅五年时间已发展到650万亩左右,每年均以十倍、百倍的速度递增,并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尤其是北方棉区,已成为夺取棉花早熟高产优质的一次关键栽培措施。我省居全国之后,1982年开始试验示范,83年播种地膜棉2000余亩,因遭历史罕见的冰雹、大风、洪涝、干旱等灾害的影响,实收地膜棉仅796.5亩。今年可能达一万余亩,为抗灾保苗,争早发多结,早熟高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地膜植棉的效应与研究进展两年来的试验证明:地膜植棉确实能适时早播,争“三苗”,突出了一个“早”字,比同期播种的露地棉早出苗4~5天,  相似文献   
8.
“长—751”石油助长剂是长春石油化工研究所与化工厂协作研制的一种新型生物激素,主要成份是环烷酸钠。自1975年以来,经全国27个省市试验,对多种作物有显著的增产和促熟效应。自1980年起已纳入国家计划,组织工业化生产。它是用炼油后的碱渣加工制成,不易燃烧,无残毒和致癌物质,价格低廉。我所自1979年起,二年来分别进行了棉花浸种,及在苗、蕾、初花、盛花等不同生育期不同浓度的叶面喷施的田间及盆栽试验,同时还分送给所外棉花科研单位,进行了常用激素和各种新型激素品种  相似文献   
9.
江西是解放后新发展起来的两熟棉区。过去零星种植粗绒棉,由于成熟早,都与冬作小麦、油菜、蚕豆、豌豆实行两熟连作。解放后,大力推广发展细绒陆地棉,生长期较长,播种过晚就不能充分发挥其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技工作新方针;我所党委1984年确定在九江县永安乡爱民村十组建立“植棉新技术新品种示范基点”。组织了基点工作组,拟定了基点示范的主要项目、服务面积、产量指标以及责任范围。爱民十组位于九瑞公路以北。全组22户,116人,农业劳力38人。耕地面积152.5亩,其中棉田115.5亩,占总面积的75.7%,水稻37亩,占24.3%。是一个以棉花生产为主的棉、粮兼作区。地势平坦,土质粘重偏碱性,pH 在7.5左右,肥力中、上等。该组植棉历史较长,但栽培水平较低,历来亩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