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优质杂交油菜宜油15不同种植方式的效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杭淑莲  张义娟  林权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5785-15786
以宜油15为材料,比较育苗移栽和免耕直播2种种植方式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传统育苗移栽种植方式扣除各项投入成本后净利润为负,而免耕直播的比较效益较高。  相似文献   
2.
宜油17是四川省宜宾市农科院油料研究所用优质不育系宜6A作母本,优质恢复系03-1320作父本组配而成的杂交油菜新品种。2005年参加四川省地市州农科所油菜联合多点试验,同时参加陕西省汉中市农科所引种试验;2006、2007年参加陕西省油菜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6年参加四川省油菜预备试验,  相似文献   
3.
川东南地区位于长江中上游地带,土壤坡度一般较大,水土流失较重.随着长江中上游生态区的建立,一些坡地退耕还林,土地面积相对减少.但该地区冬水田近300万~400万亩,有计划逐步地至少放干5%~10%的面积用以种植油菜,则可扩种油菜15万~40万亩以上,如平均单产至少以90kg计算,即可增产菜籽1350万~3600万kg以上,这将是川东南地区油菜增产的一个巨大潜力.在冬水田上种植油菜采用育苗移栽,狠抓适时播种,培育壮苗早栽早发,是提高油菜单产的重要技术.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历来是我国油菜生产的重要省份之一,近年来油菜种植面积稳定在80万hm2左右,全省油菜子总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1.8%,居全国第4位、西南第1位,是国家规划的双低优质油菜优势产区.  相似文献   
5.
以优质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宜油21为试验材料,通过播种期(X1)、种植密度(X2)和施氮量(X3)进行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在育苗移栽方式下,研究各因素对宜油21产量的影响,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解析和模拟寻优,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宜油21产量均有重要影响,其大小为:施氮量播种期种植密度,表明在实际生产中宜油21主控措施应是氮肥施用量和播种期;播种期与种植密度间的互作效应最大,并达到显著水平。在充足的水肥条件下,迟播高密度,宜油21产量最高,早播低密度也可获得高产,但迟播低密度,产量最低;在一定的栽培管理措施下,产量达2 860 kg/hm~2以上的最佳播种期、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分别为9月25日~29日、92 839~104 399 株/hm2和215.8~242.8 kg/hm~2。  相似文献   
6.
宜油 42 是宜宾市农业科学院以高含油量恢复系材料 14-5948 为父本、宜 10A 为母本组配而成的高产优质杂交油菜品种。在 2017-2019 年连续 2 年度的西南地区冬油菜品种比较试验中,宜油 42 平均产量达 2844.15kg/hm2,较对照蓉油 18 平均增产 4.76%,具有抗寒性强、适应性广、生育期适中、品质佳等特点。该品种芥酸含量 0.20%,硫苷含量为 20.96μmol/g,含油量达 47.49%,已于 2021 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 油菜(2021)510017,适宜在四川、贵州、重庆、陕西汉中的平原、丘陵地区作冬油菜秋季种植。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川南油菜生产面积逐年增加,单产逐年降低,其总产无明显增加。本文就其扩大面积,提高单产,增加优质油菜籽总体产量方面,对开发途径、关键措施和技术路线作简要论述。一、发展前景川南的宜宾油菜生产解放后有较大发展,平均亩(1亩=1/15公顷,下同)产由解放初期(1950年)的40公  相似文献   
8.
德天158系宜宾市农业科学院用隐性核不育系"宜10A"做母本,恢复系"13-8050"做父本组配而成的甘蓝型油菜双低优质杂交种。该品种2016~2018年参加四川省油菜联合试验,2017~2019年参加陕西汉中、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江西、浙江六省多点试验,产量优势均表现突出。2019年取得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证书,证书编号GPD油菜(2019)510114。  相似文献   
9.
杭淑莲  张义娟  林权  贺兵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1126-11128
[目的]为宜油系列油菜品种推广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宜油系列油菜品种进行田间施放菌核、自然诱发鉴定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宜油系列油菜品种间抗菌核病能力有明显的差异。所鉴定的6个宜油品种中,宜油13号表现为高抗菌核病,宜油15中抗菌核病,宜油11号、宜油12号低抗菌核病,宜油9号、宜油10号低感菌核病。宜油13号和宜油15在抗菌核病和产量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优势。[结论]宜油13号、宜油15有较强的抗菌核病能力和高产性能,具有较大的推广潜力,适宜四川及类似生态区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川南丘陵油菜区,地处长江上游,是四川境内较为特殊的一个生态区。该生态区油菜生长期不利气候因素较多,主要表现为秋季阴绵雨较多,湿害、病害较重,春季倒春寒低温及早情频率高,同时又是全省低光照地区,油菜单产在全省中处于较低水平。全省油菜平均产量“六五”为1993.3kg/hm^2,“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