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以棉花秸秆为原料,采用KOH活化法制备活性炭样品,探讨了炭化、活化及后处理过程中各实验条件对活性炭样品性能的影响。综合考虑活性炭样品的性能及得率,得出较优的实验条件为:炭化温度450~500℃、碱炭比值1.0、活化温度800℃、活化时间120 min;在较优条件下制得活性炭的比表面积2 312 m2/g,碘吸附值1 936 mg/g,亚甲基蓝吸附值392 mg/g;孔径分布以微孔为主;表面含有羟基(—OH)、活泼氢(—H)等基团。  相似文献   
2.
优质高产杂交粳稻新组合粳优558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粳优558是辽宁省稻作研究所用粳139A与R558配组育成的杂交粳稻新组合,具有株型理想、穗大粒多、高产稳产、米质优、抗稻瘟病、适应性广等特点,2011年12月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3.
1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辽粳101(区试代号LDC101)是辽宁省稻作研究所于2000年以辽优7为母本,辽盐188为父本人工杂交系选而成的水稻新品种。2000年在沈阳配组杂交;同年在海南种植F1,成熟后混收。2001年沈阳种植F2(660株)混  相似文献   
4.
正辽粳346是辽宁省水稻研究所2006年以辽粳9为母本、辽星1/垦鉴10为父本人工杂交后系统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2010~2011年参加辽宁省区域试验,2011年同时参加辽宁省生产鉴定试验,2012年通过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特征特性1.1株型株紧凑,分蘖力较强,叶片挺直,半紧穗型,无  相似文献   
5.
辽粳132是辽宁省水稻研究所选育出的水稻新品种,2013年2月通过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辽粳132米质优,产量水平较高。米质指标综合评价达国家优质米一级标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达590.3kg/667m2,比对照辽粳9号增产1.1%。辽粳132抗病性较好,中抗穗颈瘟,在沈阳地区生育期160d左右,属中晚熟品种,适宜在沈阳以南中晚熟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水稻新品种辽粳101的品种来源,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适宜地区;并提出了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王先俱  庞秀  丁芬  商文奇  姜伟 《杂交水稻》2020,(2):21-23,31
粳优653是辽宁省水稻研究所用粳65A与C315配组选育的中早熟杂交粳稻新组合,表现优质、食味品质好、高产稳产、抗稻瘟病、制种产量高.2018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大面积制种可采用母本机械化插秧、机械化赶粉,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降低杂交种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8.
不同密度与行比对杂交粳稻制种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杂交水稻特点不同选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两个杂交水稻水稻组合,通过调节不育系栽培密度与行比,构建高产优质制种群体。试验设计5个密度处理和5个行比处理,对制种组合进行行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就杂交粳稻制种产量而言,在母本苗数、父母本行比一定的情况下,通过调节栽培密度,或者在栽培密度、基本苗数不变的情况下,调节行比,均能取得较高的制种产量,而且两者达到最高产量的母本有效穗数均在300万~330万穗/hm2,越接近这个区间的群体,产量越高,这样的群体结构与生产实践相吻合。各因子与制种产量之间的相关性依次为有效穗数异交结实率每穗粒数。  相似文献   
9.
<正>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前进方向和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赋予双层经营体制新的内涵,不断提高农业经营效率。”农民合作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组织形式,有利于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提高农业综合经营效益。作为有机旱作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主体的阳高县迎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积极响应山西省农业“特”“优”战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  相似文献   
10.
粳优653是辽宁省水稻研究所用粳65A与C315配组育成的杂交粳稻新组合,介绍了其亲本的特征特性,总结了其在辽宁的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