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篇
  4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3 毫秒
1.
2.
【目的】评价16%多抗霉素B可溶粒剂在西瓜上使用的安全性。【方法】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UPLC-PDA)对2 a(年)两地的西瓜和土壤中的多抗霉素B残留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进行测定和研究。【结果】多抗霉素B在西瓜和土壤中的降解动态曲线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分别为1.9~3.4 d和1.6~2.2 d,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当施药量为每666.7 m~285 g和127.5 g时,施药次数为3次和4次时,多抗霉素B在西瓜全瓜、瓜肉和土壤的残留量均0.100 mg·kg~(-1)。【结论】16%多抗霉素B可溶粒剂属于易降解农药,在西瓜上的安全间隔期为5 d。  相似文献   
3.
以登海618为试材,常规等行距种植方式为对照,设置不同种植密度、宽窄行种植、行间错位,比较研究宽行窄幅错位密播种植方式对夏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宽行窄幅错位密播种植方式下夏玉米叶面积指数和群体干物质积累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叶片净光合速率逐渐降低;与对照相比,密度为86 625、101 055株/hm~2时叶片后期衰老缓慢,维持较高净光合速率的时间较长,花后群体干物质积累较多,各器官干物质运转率和对子粒贡献率较高。Richards模型解析表明,宽行窄幅错位密播种植方式下密度为86 625、101 055株/hm~2时达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较早,起始势和最大灌浆速率较高,子粒灌浆活跃期和灌浆速率最大时的生长量均偏低,植株空秆率较低,分别比对照显著增产5.61%、12.29%。密度为101 055株/hm~2时穗长、穗粗、行粒数、百粒重、穗粒重均比对照偏低,较高的有效收获穗数足以弥补劣势,使子粒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4.
芜菁营养丰富,易栽培,产量高,深受广大消费者和种植户欢迎。本文从品种选择、育苗、整地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介绍了德州地区早春大棚芜菁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适宜德州地区设施栽培用的小西瓜品种,以引进的京颖-6、早春红玉、金麒麟、小兰、黄晶5个新品种和红灵(对照)为试材,比较了各品种的生物学性状、果实性状和产量等指标.试验结果表明,京颖-6和红灵果实发育期最短,为29 d,且其生长势、抗病性、耐贮运性和产量优于对照红灵;黄晶的果实发育期为30 d,且其单瓜质量和667...  相似文献   
6.
为创制用于番茄遗传育种和基因功能研究的新种质,用0.7% 的甲基磺酸乙酯(EMS)浸泡处理TTD302A 种子 8 h,清水冲洗后催芽育苗,定植于塑料大棚中,单株观察、单株留种。对M2 群体进行株系和单株的系统观察,表型表现一致的株系混合留种,有表型变异的单株进行单株留种,获得M3 种子。另外选取了15 份出现典型变异性状的M2 材料进行SSR 检测。通过对M2 群体表型性状的观察,共发现373 个变异性状,297 个变异单株,总的单株变异频率为7.1%。叶、花、果实和植株的表型变异频率依次为1.5%、2.8%、1.3% 和2.4%。SSR 分析结果表明9 份材料在 DNA 水平上有变异。  相似文献   
7.
正"德州西瓜"是德州市名特产之一,以个大皮薄、果肉细嫩、甘美爽口而闻名全国。近年来,"德州西瓜"种植面积缩小,知名度下降,市场竞争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如何发挥区域优势,重塑"德州西瓜"品牌?本文从科研、生产、市场、品牌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1 "德州西瓜"产业发展现状1.1区域优势明显1.1.1地理资源优势明显德州市地处黄河故道,是山东省的北大门,自古就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在历史上曾  相似文献   
8.
导读:德州地区小油菜栽培面积较大,对种子需求量较大。本文介绍了德州地区小油菜雄性不育杂交制种技术,主要包括培育壮苗、定植、田间管理、收获等方面内容,生产的小油菜种子质量好、纯度高。  相似文献   
9.
种植方式和密度互作对露地立架小型西瓜产量和品质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集成露地小型西瓜高产立体增密种植技术,创新小型西瓜露地茬口的高产栽培种植模式。[方法]在前期发明露地小型西瓜立体支撑装置的基础上,以"京颖-6"为试材,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ER:等行距种植,BSR:大小行种植)和密度(D1∶37 500株·hm~(-2),D2∶33 000株·hm~(-2),D3∶28 500株·hm~(-2))及其互作对露地小型西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种植方式和密度可显著影响小型西瓜植株生长、产量及果实品质,且两者之间具有显著交互作用。等行距种植方式下,以较低密度D3植株主蔓长、茎粗和叶片数较高,地上部干、鲜质量较大,单瓜重、坐瓜指数和单位产量较高。采用大小行种植时,以高密度D2和D1植株生长较快,地上部干、鲜质量较大,单位产量以D2较高。与等行距相比,大小行种植方式下小型西瓜长势增强,地上部干物质积累提高,产量显著增加,且果实中心糖、边糖含量提高,中边差减小,果肉酥脆或沙脆。[结论]在露地条件下进行小型西瓜立体增密种植时,采用大小行种植方式较为适宜,且密度为33 000株·hm2时,西瓜产量和品质较佳。  相似文献   
10.
为综合评价露地小型西瓜产量品质的砧木效应,以接穗京颖-6自根苗为对照,研究南瓜砧和葫芦砧分别嫁接同一接穗品种后,不同嫁接组合的幼苗质量、植株长势、产量、果实性状和品质变异特征。结果表明,所有砧木的嫁接成活率均高于90%,供试南瓜砧中幼苗质量以兴盛和铁砧尔帝较好,葫芦砧以强根和京欣砧1号表现较好。嫁接成株长势和产量也因选择砧木不同而表现不同,其中南瓜砧嫁接植株长势较强,产量较高,最低增产率也达17.0%;葫芦砧嫁接植株长势和产量变异较大,强根增产率达49.4%,但京欣砧王单位产量较对照低12.3%,且嫁接对小型西瓜果实特性及果实营养品质的影响显著。构成小型西瓜果实品质相关指标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仅2个南瓜砧和4个葫芦砧嫁接果实品质优于自根苗。综上,供试南瓜砧均显著提高了小型西瓜的产量,但多降低了果实品质;葫芦砧中仅强砧和京欣砧1号嫁接西瓜的产量有所提高,且果实品质有所改善。本研究为嫁接小型西瓜优质高产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