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作物   1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岳山油松人工林林下植被生物量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和分析油松林下植被物种组成特征及生物量,运用灰色关联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方法,研究了各影响因子不同梯度水平下林下生物量所呈现的分布规律。结果显示:油松人工林林下草本生物量大于灌木生物量,草本层植被生物量为0.339 8~1.322 9 t·hm-2,灌木层生物量为0.018 1~0.289 2 t·hm-2;加权后的关联度与原始关联度排序大致相同,关联性最为密切的因子同为林分均高、林分胸径及林龄,但加权后各单因子关联度数值间差异性增加;以样地作为各单因子聚合的系统进行聚类,样地划分为4个类型,分类结果可反映林下生物量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2.
大豆皂甙具有多种药理作用,而对大豆制品中各类皂甙的定量分析是研究大豆皂甙药理作用的基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差示折光(HPLC-dRI)检测法测定单糖链大豆皂甙的含量.色谱条件为:ODS-AM-303色谱柱(YMC,4.6 mm×250 mm,5μm),柱温40℃,合0.1%三氟乙酸的乙腈-水(40:60)为流动相,流速1mL min-1.Ba、Bb、Bd、Be、αg和βg分别在2.24~11.2、2.35~11.8、1.58~7.92、2.01~10.1、1.38~6.88和1.62~8.1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2.5%、93.8%、94.1%、95.8%、93.4%和94.2%,RSD为3.22%、3.18%、4.01%、3.53%、4.07%和4.28%.该方法准确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大豆皂甙样品中各类皂甙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大豆皂甙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可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采用C18反相柱层析法从大豆胚轴提取大豆皂甙,再将其部分水解成其甙元大豆皂醇,研究其抗结肠癌细胞增殖作用.采用MTr比色法观察大豆皂醇对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TUNEL染色法检测其对HT-29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皂醇在40-160mg·L-1范围内可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地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用80 mg·L-1大豆皂醇A和B作用结肠癌细胞72 h时,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48.7±1.3)%和(42.6±2.0)%;其对肿瘤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7.0±1.2)%和(29.5±0.7)%.提示,大豆皂醇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发挥抗结肠癌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大豆异黄酮对肝癌移植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建立小鼠H22肝癌皮下移植瘤模型。用大豆异黄酮干预10 d,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肿瘤组织内微血管密度,利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肿瘤组织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水平。结果显示,大豆异黄酮组移植瘤细胞生长受到抑制,细胞坏死较严重。与模型组比较,大豆异黄酮组肿瘤组织内微血管密度降低;VEGF、VEGFR2和HIF1α的蛋白表达降低;TGF-β1及MMP2蛋白表达下降。提示,大豆异黄酮对小鼠H_(22)移植瘤组织的血管生成具有抑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移植瘤组织VEGF和TGF-β1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大豆异黄酮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可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从大豆提取大豆异黄酮糖甙,再将其部分水解成其甙元,研究大豆异黄酮甙元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和促进其凋亡的作用.采用MTT比色法观察大豆异黄酮甙元对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TUNEL染色法检测其对HT-29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和p53的表达.结果表明:大豆异黄酮甙元可在20~80 mg·L-1范围内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地抑制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用40 mg·L-1大豆异黄酮甙元作用结肠癌HT-29细胞72 h时,细胞生长抑制率为(57.1±4.9)%,其对肿瘤细胞凋亡率为(20.9±2.1)%.免疫组化结果还显示,大豆异黄酮甙元可显著性增加HT-29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ax蛋白表达和降低bcl-2表达.提示,大豆异黄酮甙元可通过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发挥抗结肠癌作用.  相似文献   
6.
尹学哲  许惠仙  金花 《大豆科学》2008,27(1):170-172,180
脂质过氧化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修饰在动脉硬化的发生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大豆异黄酮和皂甙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为研究大豆异黄酮和皂甙对糖尿病大鼠血浆及脂蛋白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影响和低密度脂蛋白氧化易感性的变化,从大豆胚轴提取大豆异黄酮和皂甙,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其有效成分.给糖尿病大鼠饲喂添加100 g kg-1大豆异黄酮和皂甙的饲料20周,观察血浆脂蛋白过氧化脂质(LPO)含量及氧化易感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饲喂大豆异黄酮和皂甙后糖尿病大鼠血总LPO、LDL及HDL-LPO明显减少;在体外进行氧化修饰时,LDL氧化延滞时间明显延长.说明大豆异黄酮和皂甙可降低脂蛋白过氧化程度和增强LDL抗氧化修饰能力,因此能够起到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豆异黄酮和皂甙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大豆胚轴提取大豆异黄酮和皂甙,研究大豆异黄酮和皂甙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和促进其凋亡的作用.采用MTT比色法观察大豆异黄酮和皂甙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大豆异黄酮和皂甙对HT-29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和p53的表达.结果表明:大豆异黄酮和皂甙可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地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和改变细胞周期分布,多数细胞阻滞于G/2M期;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用药前后凋亡相关基因bax蛋白表达显著增加,bcl-2表达显著降低.提示,大豆异黄酮和皂甙可通过改变细胞周期分布和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发挥抗结肠癌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改良Solt-Faber法建立大鼠肝癌前病变模型,以大豆异黄酮和皂甙饲喂大鼠42 d后,ELISA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光光度法测定γ-谷酰胺转肽酶(γ-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表明:大豆异黄酮和皂甙降低肝癌前病变大鼠血清γ-GT、ALT、AST活性,升高血清SOD、CAT、GSH-PX活性和降低MDA以及NO水平,但对血清TNF-α水平没有显著影响。表明大豆异黄酮和皂甙具有明显的抗化学致癌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高抗氧化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大豆异黄酮对过氧化氢(H_2O_2)致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以H_2O_2损伤Chang Liver细胞建立肝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并以10,20和40 mg·L~(-1)大豆异黄酮进行干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MTT)法检测肝细胞存活率;以微板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和肝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肝细胞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采用蛋白印迹技术检测肝细胞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蛋白含量。在10~40 mg·L~(-1)范围内,大豆异黄酮对Chang Liver细胞不显示细胞毒作用。300μmol·L~(-1)H_2O_2刺激后,模型组肝细胞存活率与正常组比较下降,细胞外液中ALT、AST、LDH水平上升,说明Chang Liver细胞损伤显著;而模型组肝细胞中SOD和GSH水平与正常组比较下降,丙二醛水平上升,说明模型组Chang Liver细胞氧化应激增强。大豆异黄酮可剂量依赖性地提高Chang Liver细胞存活率,降低ALT、AST、LDH向细胞外液的释放;降低细胞MDA水平,升高细胞SOD和GSH水平,增高核中Nrf2蛋白水平。研究结果显示大豆异黄酮对H_2O_2致肝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尹学哲  许惠仙  金花 《茶叶科学》2007,27(4):299-301
研究绿茶多糖体外清除氧自由基与抗脂蛋白氧化作用。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绿茶多糖对ROO·、O2-·及OH·的清除作用,采用比色法测定对H2O2的清除作用。给20名健康受试者空腹食用绿茶多糖前和2βh后抽取静脉血,采用序列超速离心法分离血浆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并观察各血浆脂蛋白过氧化程度以及氧化易感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绿茶多糖对ROO·、O2-·、OH·及H2O2均有清除作用;食用绿茶多糖后受试者血浆及VLDL、LDL和HDL过氧化脂质水平明显降低;在体外进行氧化修饰时,LDL氧化延滞时间明显延长,提示LDL氧化易感性下降。研究结果提示,绿茶多糖可增强血浆及脂蛋白抗氧化能力,能够起到预防心血管疾病和延缓衰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