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充分发掘特优233的高产潜力,组装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对该组合的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能使特优233产量潜力得到充分发挥的栽培方式是合理稀植,提高施肥水平,即每公顷施用纯N300kg,栽植21万蔸。  相似文献   
2.
玉A不育系是广西玉林市农科所从培矮64分离株回交转育成的早灿优质不育系。早造从播种至始穗70天;晚造64天。主茎叶片数13叶。柱头外露率85%,异交结实率50%以上。  相似文献   
3.
玉林市农科所利用博A不育系与自选玉175恢复系配组育成晚籼弱感光型杂交稻中熟组合博优175。生育期122天,株高99厘米,株型集散适中,茎秆粗壮,耐肥抗倒不早衰,每穗173.4粒,结实率92.4%。一般每667m^2,产量500公斤,栽培上宜重施基肥,施中分蘖肥,适施壮尾肥,N,P,K比例以1:0.7:1为宜。  相似文献   
4.
晚籼新品种玉丰占百亩连片中试示范与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玉丰占是玉林市农科所利用香引一号作母本、八桂香作父本有性杂交育成的晚籼稻新品种,2007年3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2008年晚造在广西北流市民安镇才旺村进行玉丰占百亩连片高产栽培示范,项目采用适时早播,稀播培育多蘖壮秧;小苗规范移栽,强化低位分蘖;平衡施肥,适时追肥;合理用水及综合防治病虫害等配套栽培技术措施,玉丰占平均产量达9.03t/hm^2,比对照七桂占增产23.4%,示范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5.
超级杂交稻特优233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优233是广西玉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龙特浦A与自育恢复系玉233配组育成的感温型迟熟早籼三系杂交水稻组合。2000年12月通过广西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桂审稻200036号)。广西水稻区试,在桂南该组合生育期早造128d,晚造115d;株高108cm;  相似文献   
6.
7.
水稻三系优质不育系的选育及其配组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林市农科所利用系统选育技术,经过十年的时间,选育出两个早籼优质不育系玉A和良A,并与优质恢复系配组,选育出玉优266等优质、高产、多抗的杂交水稻新组合,为解决早稻杂交水稻米质较差的问题,以及为水稻品种的优化和增效提供良种支持。  相似文献   
8.
采用2因素3水平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在广西北流市民乐镇罗政村百亩连片“种三产四”丰产工程示范区进行特优233施N量与插植密度试验,探讨施N量与插植密度对该品种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N量的增加,特优233的生育期、分蘖数、有效穗数、穗长、每穗总粒数、千粒重、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均呈增加趋势;随着插植密度的增加,单位面积基本苗数、有效穗数、理论产量均增加,而每穗总粒数则减少。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特优233以施N量300kg/ha、插植密度21万蔸/ha产量最高,增产最显著。说明该品种具有分蘖力强、耐肥抗倒的特点,其高产栽培方式宜采用高肥稀植。  相似文献   
9.
采用2因素3水平随机区组设计,在广西北流市民安镇才旺村百亩连片中试示范区进行玉丰点不同施N量、插植密度试验,以探讨施N量、插植密度对玉丰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N量、插植密度、施N量×插植密度之间有显著的产量差异,30万穴/ha插植密度需要纯N180kg/ha和纯N210kg/ha的施N水平,24万穴/ha插植密度需要纯N210kg/ha的施N水平,36万穴/ha插植密度需要纯N150kg/ha的施N水平才能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