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2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皮棉样品的轧花方式会带来纤维样品的加工误差,样品的整理和制样水平会影响纤维品质测试结果的重复性;实验室温湿环境条件控制、样品平衡时间、马克隆值试样称见质量、仪器间台差、人为误差是纤维品质实验室测试环节容易产生误差的主要因素。经大量试验验证和跟踪对比,提出了有效提高测试精度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2005-2006年按棉株不同节位研究了棉花纤维品质三项主要指标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果节由内而外,麦克隆值表现为由高到低,同位铃间麦克隆值无显著差异.(2)1~3果枝不同节位棉铃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由内向外逐渐变短,4果枝以上不同节位由内向外逐渐变长.(3)断裂比强度1~3果枝不同节位棉铃由内向外逐渐变低,5果枝以上不同节位棉铃由内向外逐渐变高.  相似文献   
3.
我国棉花纤维品质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2005年农业部对我国主产棉省主栽棉花品种纤维的抽查结果表明:纤维长度主要分布在28~29mm;纤维整齐度指数高,主要分布在82%~84%;断裂比强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主要分布在27~29 cN/tex;纤维成熟较好,粗细适中,马克隆值主要分布在4.6左右;色特征级多数分布在21、31、41级。目前我国棉花纤维质量可以满足纺织工业纺中、低档棉纱(32~40支纱)的要求,可纺高支纱(60~80支)的原棉纤维所占比例较少。  相似文献   
4.
对"六五"至"十二五"期间国家棉花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纤维品质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棉花品种的综合纤维品质总体趋势是稳步改良,逐年提升。黄河流域棉区品种的纤维长度和断裂比强度呈优化发展趋势;长江流域棉区品种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和纺纱均匀性指数呈优化发展趋势;西北内陆棉区品种纤维品质总体表现有上升趋势,但近5年来纤维品质表现略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通过比对AFIS单纤维测试仪和HVI大容量棉纤维测试仪测试指标,介绍不同仪器的测试原理及其优势,深入分析2类仪器的长度指标及其适用性,阐述了马克隆值与成熟度、细度的区别,以利于仪器的推广应用及棉花纤维品质研究。  相似文献   
6.
2001—2005年连续5年对全国9个植棉省份的棉花主栽品种种子质量进行了监督抽查并汇总分析,发现“十五”期间,棉花新品种审定和淘汰进程大幅缩短,新品种更新换代加速。全国棉花品种无序流通,造成品种混杂退化严重,并直接影响到我国皮棉质量。建议理顺棉种经营管理机制,引导实行统一供种与区划种植,健全品种质量监督检验体系,改善目前同区域多品种混杂种植状况。  相似文献   
7.
在2014年去新疆执行农业部棉花纤维品质抽检项目的过程中,通过现场抽样和种子站、团场、种子公司负责人的介绍和情况汇报,比较全面地考察和了解到新疆兵团在棉花区划种植方面的推进措施:在保证棉花生产多样化的前提下,以师为推进集体,通过科学的田间评比试验选择各棉区表现最优异的棉花品种,利用其生产集约化,管理垂直化优势,2011年开始推行"一师一品"或"一团一品"的分区种植模式,各团场品种选择按照品质优先原则进行单一品种种植、全程统一质量管控取得了良好效果,走在了我国实现棉花区化种植管理的前列。  相似文献   
8.
HVI棉纤维大容量测试仪检测指标解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孟俊婷  唐淑荣 《中国棉花》2006,33(12):34-36
目前,快速、自动化、大容量棉花测试仪器应首推Uster公司的HVI系统(HVI是棉纤维大容量测试仪英文名称HighVolume Inspection的缩写),该系统通过多台仪器联机对各项指标自动综合分析,能够全面判定试样性能并为生产工艺和后道产品品质预测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代表了当今世界棉花品质检验的最高水平和发展趋势。该仪器自80年代问世以来,至今已有近2000台套在世界各地广泛应用。其检验项目多、速度快、样本容量大和数据正确性高、客观性强的特点,使棉花质量检测手段从人工手感目测过渡为仪器检测。它由五个独立的基本组件组成,即长度/强力组件…  相似文献   
9.
采用灰色多维综合评估方法,对2005—2014年长江流域棉区、黄河流域棉区和西北内陆棉区国家级棉花品种区域试验早熟、中熟和早中熟类型棉花品种纤维品质性状进行分析,为建立棉花优势生产区,实现棉花品种布局、生态育种和品质改良提供指导。本研究结果表明:1)达到国家审定标准高产优质(Ⅰ型)、普通优质(Ⅱ型)品种数量,中熟品种分别占其参试品种总数的0.54%和12.63%,早中熟品种为0.57%和17.14%,早熟品种为7.09%和18.44%。2)棉花品种纤维长度和比强度与理想品种性状灰色关联系数较高,其次是纺纱均匀性指数,再次为马克隆值。3)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黄河流域棉区中熟棉纤维品质优于长江流域棉区;西北内陆棉区早熟棉品质综合性状表现最佳,其次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区中熟棉。4)我国棉花品种中熟类型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近5年西北内陆棉区中熟品种有所增加。中熟品种纤维长度分布在28.7~30.3 mm,可适纺中高档纱。黄河流域棉区中熟品种长度和比强度有所下降,比强度为29.6~31.0cN·tex?1,属中等偏上水平。三大棉区马克隆值差异明显,长江流域棉区高于黄河流域棉区,而黄河流域棉区中熟品种又高于西北内陆棉区早中熟品种;黄河流域棉区马克隆值在2010—2014年提高幅度较大,出现马克隆值6.0现象。5)研究表明≥10℃有效积温是影响棉花中熟品种纤维品质最主要因素,气象因子影响纤维长度和马克隆值顺序为≥10℃有效积温、降雨量和日照时数;影响比强度和纺纱均匀性指数的顺序为≥10℃有效积温、日照时数和降雨量。棉花纤维品质的优劣与纺织品质量及植棉业的发展密切相关,精确分析我国棉花纤维品质的区域特征分布规律和开展纤维品质综合性评价,对我国棉花育种方向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AFIS测试的机采棉和手采棉纤维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全面了解机采棉和手采棉纤维品质差异,简单介绍了Advance fiber information system(以下简称AFIS)的测试原理以及测试指标,并利用AFIS PRO2单纤维测试仪对机采棉和手采棉进行测试,详细分析了机采棉和手采棉在棉结、适纺纱线支数及纤维长度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机采棉棉结性能跟手采棉相似,长度略短于手采棉,总体上机采棉的纤维品质略差于手采棉,但差别不显著,为机采棉的推广提供依据,同时为纺织企业配棉、用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