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11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十年间,由于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开放搞活等政策的贯彻,花生生产形势有了很好的发展,全国花生栽培面积增加了50%左右,达到4500万亩以上,最多年份曾接近5000万亩,总产翻了一番,达到600万吨左右,其中1985年曾达到666万多吨。  相似文献   
2.
花生种质资源的性状鉴定及综合评价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评述了近15年来我国花生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展。通过对已收集保存的6390 份栽培种花生种质资源进行多种植物学性状、经济性状、抗病性和品质性状的鉴定评价,明确了我国拥有花生资源材料主要性状的变异和分布规律。筛选评价出抗青枯病种质112 份,抗叶部病害(锈病、早斑和晚斑)种质248 份,抗根结线虫种质3 份,高蛋白种质(> 33% )83 份,高油分种质(> 57% )55 份,高油酸种质(>67% )22 份,高亚油酸种质(> 47% )18份,并获得了一批兼备多种优良性状的优异种质。  相似文献   
3.
根据多年生野生花生的不同繁殖能力,探索野生花生种质资源的保存方法,提出繁殖种子、保存活株、无性繁殖以及与组织培养等相结合的种质保存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4.
花生原产于南美,可能起源于玻利维亚。秘鲁的考古记载指出,花生已有3500年的栽培历史,但到哥仑布发现新大陆之前,除西半球外,一直不知道这个作物。发现美洲之后,欧洲人进入了这个新世界,这个栽培种被大家所知道,广泛栽培在从热带至亚热带地区。早期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者发现在面印度群岛的一些地方,印第安人栽培花  相似文献   
5.
今年8月农业部组织了全国13个花生主要产区省份的干部,和劳模于花生丰产县红安县进行了观摩学习,大家异口同声的认为不但学习了领导经验,农业社的经营管理方法,而且红安县能因地制宜,掌握地区特点,大力发展花生、小麦两熟栽培,这对我国广大花生产区说来是一个很好的典范。红安县的花生增产经验不但在花生的栽培技术上明确了不少问题,而且对于更高的提高花生单位面积产量树立了坚强的信心。红安县所以能在大面积上连年不断的提高单位面  相似文献   
6.
大豆属Glycine包括有两个亚属:大豆亚属(译者拟译名)Glycine和黄豆亚属Soja。大豆亚属包括有6个“种”,原产于澳大利亚、其中有两个在中国台湾省和南太平洋的若干岛屿上亦有发现。黄豆亚属包括有栽培种大豆G.max和野生大豆G.soja。野生大豆原产中国、苏联、朝鲜和日本。细胞学、形态学以及种子蛋白质的研究指出野生大豆G.soja是栽培种大豆G.max的野生祖先。语言学、地理学和历史上的证据,明确指出中国北部的东半部是大豆的发生和形成的区域,其时间大体上是公元前十一世纪左右,以后才普及到东南亚国家。于公元十六世纪初期,欧洲由旅行家知道有大豆产品。一直到1712年有关大豆栽培的详细知识才传入欧洲。于1804年初在北美初见。现在美国收集大豆品种资源约有7181份,包括有驯化的栽培品种,外国的饲料作物,植物引种材料,野生大豆,多年生大豆和遗传材料,其中有类型、分离系,细胞学材料以及性状连锁等特殊材料。在这些材料中,植物育种家和农艺学家在改进展济性状的同时,测定了大约有90个特殊的基因位点。  相似文献   
7.
七十年代初期由于花叶病毒病的流行,造成了花生单产和总产的大幅度锐减,是我国解放后北方产区未曾出现过的花生生产不景气时期。山东省临沂地区、江苏省徐州地区和辽宁省旅大市的六个县发病面积将近600万亩。 花生花叶病毒病过去在我国北方花生产区还很少发现,自1939年开始,虽然陆续有所报导,但从未成灾。1976年山东省大面积发生,几乎遍及全省,尤以临沂地区最为严重,波及13个县,发病面积80万亩,损失荚果近亿斤。又如江苏省东海县常年栽培面积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染色体组型的鉴定,对花生属花生区组内种间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二倍体种A染色体组之间的亲缘关系比A、B染色体组之间的亲缘关系近.在A染色体组间,又以A.stenosperma与A.cardenasii之间的关系最近;在A、B染色体组间,以A.villosa与A.batizocoi之间的关系最远。(2)栽培种的亚种内的关系比亚种间的关系近;四倍体野生种A.monricola与密枝亚种的关系比它与疏枝亚种的关系近.  相似文献   
9.
花生青枯病抗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Arachis hypogaea L.)青枯病(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E.F.Smith)是一种重要的花生细菌性病害,分布较广,危害很大.国内外对其病理学、抗性资源筛选、抗病育种、病害防治的研究实践证明: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花生青枯病最有效的办法。印度尼西亚在二十年代首次育成了抗青枯病花生品种—Schwarz以后各主要花生生产国都育成了抗青枯病品种。中国通过大量的品种资源筛选和育种工作,到七十年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花生属植物进行了酯酶同工酶的测定。结果表明:花生属植物有共同的特征酶带,不同种之间的酶带差异较大;与栽培种最相似的野生种是Amonticola;A.batizocoi是花生区组内与栽培种很不相似的野生种;二倍体野生种之间;A.stenosperma与A.cardenasii之间的关系很近,A.villosa与A.batizocoi之间的关系很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