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2年   6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比较5种不同覆盖物(薄膜覆盖,秸秆覆盖,1 cm、2 cm、3 cm生物材料覆盖)与裸地(CK)在每个季节3个不同土层深度(5、20、40 cm)的土壤温度。结果表明:5 cm土层(四个季节)以及20 cm土层(春季和夏季)的土壤温度,薄膜覆盖与裸地无明显差异,均明显高于秸秆覆盖,1 cm、2 cm和3 cm生物材料覆盖;40 cm(春季)、20 cm(秋季、冬季)和40 cm(秋季、冬季),5个处理的土壤温度与裸地无明显差异;40 cm(夏季),薄膜覆盖,1 cm、2 cm和3 cm生物材料覆盖,土壤温度与裸地无明显差异,均显著高于秸秆覆盖。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最适宜幼龄胶园覆盖材料,通过3 cm、2 cm、1 cm生物材料覆盖和地膜覆盖、秸秆覆盖,以裸地为对照,研究不同覆盖材料对土壤养分及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材料3 cm、1 cm处理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4个处理;薄膜覆盖处理速效磷和全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5个处理;秸秆覆盖处理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其他5个处理;铵态氮、全氮和全钾含量6个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薄膜覆盖和裸地的土壤温度没有显著差异,生物材料3 cm、2 cm、1 cm和秸秆覆盖的土壤温度显著低于裸地。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出适合幼龄橡胶园覆盖的材料,以裸地为对照,采用生物材料(厚度分别为3 cm、2 cm、1 cm)、秸秆和薄膜进行2年覆盖,测定土壤温度、水分、养分及橡胶树的株高和茎粗生长量.结果表明:薄膜覆盖与裸地的土壤温度无显著差异,生物材料覆盖和秸秆覆盖在土层5 cm、20 cm处土壤温度显著低于裸地对照;各处理间含水量差异不明显,其中以1 cm生物材料覆盖最好;秸秆覆盖的土壤各养分含量相对较高;秸秆覆盖和1 cm生物材料覆盖橡胶树的株高和茎粗增加量较大,薄膜覆盖的增加量相对较少.秸秆可在幼龄橡胶园中大力推广应用,1 cm生物材料可作为新型覆盖替代物逐步推广,薄膜覆盖不宜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姚行成  曾宪海  林位夫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22):38-39,前插2
无壳种油棕在薄壳种油棕育种中起重要作用,但无壳种油棕种子因无种壳保护,易失水干燥及易受病菌虫侵害,催芽难度极大。为解决无壳油棕种子催芽难问题,设计了1种方法:将无壳种子置于底部贴有滤纸的培养皿,皿内加入一层水,然后将培养皿置于38~40℃的恒温箱内;每周对种子进行1~2次0.5%~1%次氯酸钠溶液漂洗;种子萌芽后立即转移到沙床继续生长。结果表明,催芽2个月后,萌发率达73%以上,明显优于培养基培养法和沙床直接催芽法。该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油棕无壳种种子萌发难问题。  相似文献   
5.
油棕组织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培养有利于特异种质材料的快速、一致性繁殖,同时具有某些优良特性的单株改良与开发,为通过基因工程培育的特异种植材料的生产开辟了新途径。本文对油棕组织培养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作了综述,以期为我国油棕组织培养技术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可降解育苗筒培育橡胶树苗木,研究育苗筒的降解性能及其对土壤营养和苗木生长的影响,为应用可降解育苗筒培育橡胶苗提供理论依据。将小苗芽接桩插在育苗筒内培育至1蓬叶,然后将苗木与育苗筒一起栽植入土壤中,测量苗木的生长量,观测育苗筒在土壤的降解过程,分析育苗筒降解后土壤养分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苗木与可降解育苗筒一起种植,其生长率与裸根团种植的苗木无显著差异;可降解筒在土壤中2个月出现明显降解, 7个月后基本降解完成;降解后,土壤的养分结构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7.
橡胶树叶片及幼嫩茎皮组织中的初生乳管可合成和贮存天然橡胶,通过溶剂萃取法可以提取这些天然橡胶成分。为研究橡胶树幼嫩枝叶与产胶量相关的因子,以‘热研7-20-59’为研究材料,对枝叶不同器官的生物量比例以及不同器官组织的橡胶含量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利用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不同叶蓬叶片橡胶的分子量表征。结果表明:叶片的生物量比例高于枝干,树皮的橡胶含量高于叶片;枝条不同蓬龄叶片的天然橡胶相对分子量相似。  相似文献   
8.
芸薹属栽培种与近缘种的远缘杂交及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芸薹属栽培种的众多近缘种是其遗传改良的宝贵种质资源,可提供许多有用的性状及基因。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研究者通过有性杂交和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合成了许多远缘杂种及后代材料、异源胞质雄性不育系,极大地促进和丰富了芸薹属栽培种的遗传研究与育种工作。  相似文献   
9.
将甘蓝型油菜品种中油821(2n=38, AACC)与芸薹属野生资源Brassica maurorum(2n=16, MM)的三倍体杂种进行染色体加倍,得到异源六倍体(2n=54, AACCMM)。该多倍体雄性高度不育,雌性育性极低。在其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终变期,染色体平均配对构型为1.17Ⅰ+20.71Ⅱ+0.56Ⅲ+2.25Ⅳ+0.08Ⅴ+0.06Ⅵ。用甘蓝型油菜与该多倍体连续回交2次,均需借助幼胚培养才得到后代植株,BC1、BC2植株均雄性不育,雌性育性很低。BC2植株的形态特征接近甘蓝型油菜,但各植株形态有明显差异。基因组原位杂交分析表明,BC2植株含有2~5条M基因组的染色体,甘蓝型油菜染色体多配对形成二价体,附加的染色体多以单价体形式存在,或与甘蓝型油菜染色体发生联会配对。  相似文献   
10.
采用细沙、表土、椰糠为基质,对橡胶芽接苗生长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接穗生长至1蓬叶,3种培养基质的长势无显著性差异,生长至2蓬叶,椰糠为培养基质与对照接穗长势无显著性差异,二者显著好于表土为培养基质的;椰糠和细沙为培养基质的根系体积和长度显著大于表土为培养基质的,细沙和表土为培养基质的二级根条数多于椰糠为培养基质的。培育橡胶芽接苗可以选择椰糠和细沙作为培养基质,生长至2蓬叶没有必要施用肥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