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1.
秋施有机肥对土壤生物学、理化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黑龙江省海林农场白浆土为研究对象,在等氮量条件下(秋季有机肥配施来年春季无机肥),设置100%有机肥(T1),30%有机肥+70%无机肥(T2),20%有机肥+80%无机肥(T3),100%无机肥(T4)和不施肥(CK)5个处理,研究长期施肥对土壤生物学、理化性状以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生育期内,土壤微生物数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施用高量有机肥有助于细菌和放线菌群落结构的形成,无机肥和不施肥适于真菌生长;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在提高土壤酶活性方面占据绝对优势,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始终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有机肥较无机肥处理更能提高玉米生育期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有机无机肥配施可明显提高土壤全量和速效养分,培肥地力,单施效果稍差,且差异不大,而高量有机肥在降低土壤容重、增加总孔隙度百分比方面作用显著;两年玉米累计产量30%有机肥(T2)最高,分别比100%有机肥(T1)和100%无机肥(T4)提高57.34%和4.59%,稳产并高产。总体来讲,30%有机肥+70%无机肥为最佳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测试硫包膜(SCU)、树脂包膜(PCU)尿素在模拟和田间条件下氮释放特征,探讨玉米一次性施氮的可行性。【方法】2013年分别进行了室内和田间氮释放模拟,室内模拟试验采用水浸法,田间试验设94、188 kg·hm~(-2)氮素水平,尿素2次施肥(基施+拔节追肥,CU)、硫包膜尿素(SCU)、树脂包膜尿素(PCU)基施3个因素共7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2014年只进行了田间氮释放模拟,施氮量为156 kg·hm~(-2),处理数调整至6个,4次重复。【结果】在20℃水浸提条件下,第1天SCU氮释放总量高于40.00%;中期下降到1.67%/d,且持续时间少于10 d;后期氮释放速度为0.38%/d,持续时间为50 d;升高温度会加快硫包膜尿素的释放速度,缩短释放时间。在20℃水浸提条件下,PCU在155 d内释放期内可分为4个不同释放阶段,释放速率分别为0.30、0.95、0.45、0.14%/d;升高温度至30℃,释放速率增加至1.82%/d,释放期缩短至44 d;在田间94、188、156 kg·hm~(-2)施氮量条件下,SCU基施处理与普通尿素基施处理的氮素释放呈现"前高后低",前期释放速度高于传统的尿素基肥+追肥处理,后者与PCU基施的氮素释放形态相似。【结论】PCU基施处理、50%PCU+50%普通尿素混合基施处理缓释效果与传统尿素基肥+追肥处理效果相当,可用于玉米一次性施肥,而SCU基施则不能。  相似文献   
3.
<正>常发佳联CF806型联合收割机是近年研发的大型双轴流式联合收割机。该机采用纵向带板齿的双轴流滚筒装置代替传统的占用空间较大的键式逐稿器来完成茎秆的分离功能。CF806型联合收割机的发动机为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YC6B160Z-T20型柴油机,6缸、立式、直列、水冷,四冲程、直喷式,额定功率118kW,最大扭矩590N·m,额定转速2200r/min。发动机作为联合收割机的总动力源,其工作性能好坏、可靠性高低,直接影响联合收割机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不同氮源对土壤无机氮、玉米产量和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氮肥利用率,选择合适的包膜尿素(一次性基施)代替尿素(基肥+追肥),以玉米品种巴玉11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氮源(氮肥品种)、不同施氮时期对土壤无机氮含量、玉米产量和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田间试验设置空白(CK)、尿素基施(CU1)、尿素基施+追肥(CU2)、硫包膜尿素基施(SCU)、树脂包膜尿素基施(PCU)、50%树脂包膜尿素+50%普通尿素基施(HPC)共6个处理,测定不同生育时期1 m土体内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玉米产量及氮利用效率。结果表明,与传统施氮方式相比(CU2),尿素一次性基施(CU1)处理前期氮素释放快,后期脱肥;两种包膜尿素均可延缓氮素释放,硫包膜尿素表现为前期氮素释放快的典型特征,树脂包膜尿素在整个生育时期表现较平稳氮释放。各处理产量表现为PCUHPCCU2CU1SCUCK,相对于不施氮依次增产46.3%、38.8%、29.5%、25.8%、16.9%;氮肥利用率表现为PCUHPCSCUCU2CU1,利用效率依次为49%、43%、39%、36%、25%。树脂包膜尿素基施处理和50%树脂包膜尿素+50%尿素基施处理,可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和氮利用效率,可代替传统施氮方式应用于生产。研究结果为黑土区一次性施氮提供理论依据和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5.
对"3414"田间试验各处理玉米产量和不同氮水平(N0=0、N1=93.75、N2=187.5、N3=281.25 kg/hm~2)下测定土壤无机氮,探究N、P、K不同配比施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和不同氮水平下土壤无机氮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施氮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达到差异显著水平,施磷、钾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随着施氮量升高,玉米产量先升高后稳定,通过方差分析确定当地最佳推荐施氮量变化范围为93.75~281.25 kg/hm~2。施氮可以提高1 m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的积累量。铵态氮易被固定,拔节期以后,土壤中铵态氮积累较为稳定。硝态氮在土壤中变异较大,尤其在高施氮量(281.25 kg/hm~2)时,1 m土体中硝态氮积累量显著增加。无机氮总量与施氮量显著相关,当施氮量为281.25 kg/hm~2时,大大增加中期(抽雄期)氮素损失风险,确定安全施氮量处于187.5~281.25 kg/hm~2。提高产量、减少氮素损失的生产目标,207.27 kg/hm~2的施氮量为当地经济安全施氮量。  相似文献   
6.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等氮量条件下研究100%有机肥(T1)、30%有机肥+70%无机肥(T2)、20%有机肥+80%无机肥(T3)、100%无机肥(T4)和不施肥(CK)对玉米各生育期0~9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均可增加各土层硝态氮含量,随玉米生长发育,表层硝态氮有下移趋势,成熟期最明显,其中,T4处理31~90 cm土层分别比CK、T3、T1和T2处理高96.9%、39.1%、36.1%和17.8%。苗期和灌浆期0~90 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与玉米产量相关系数分别为0.925~*和0.904~*,拔节期达0.997~(**),T2和T3处理供氮能力较强。T3、T2、T4和T1处理玉米增产率分别达138.76%、131.93%、117.28%和71.73%,其中,T3和T2处理高产并稳产,可最大限度提高氮肥利用率,明显降低环境污染风险。有机无机肥配施是较为合理的施肥模式,且配比以20%∶80%为最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