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6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5篇
  13篇
综合类   63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3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以杂交籼稻宜香优2115为试验材料,研究缓释复混肥不同运筹方式对水稻产量及抗倒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综合考虑产量及抗倒伏能力,缓释复混肥一次性基施可保证水稻产量达到9 500 kg/hm2,同时具有较强的抗倒伏能力,可实现稳产且高抗倒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多少年来菜农都是自己留种、自己育苗、自己栽种,这种"小而全"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已有百余年,在人们脑海中是根深蒂固的。从八十年代开始一代杂种进入人们的视线,它的产量、抗病性以及外观、内在质量都大大优于自己留的常规种,因此,杂交种逐步被人们接受,截至目前,我国主要蔬菜近乎全部被杂交种覆盖,几乎达到了全杂交化。  相似文献   
3.
4.
5.
6.
【目的】为探明西南稻区杂交籼稻产量和蒸煮食味品质差异,筛选高产优良食味杂交籼稻品种。【方法】以长江上游审定通过并在西南稻区广泛应用的33个杂交籼稻品种为材料,在机插栽培条件下研究了各品种的产量、米饭外观、米饭口感和米饭综合评分的差异,并进行了类型划分。【结果】33个杂交籼稻品种的产量介于6.70~10.50 t/hm2,变异系数为10.10%;米饭外观变幅为4.30~8.00,变异系数为12.07%;米饭口感介于4.80~7.50,变异系数为11.17%;米饭的综合评分变幅为62.15~85.10,变异系数为7.94%。进一步依据以稻谷产量、米饭外观、米饭口感和米饭综合评分的聚类分析结果,将33个杂交籼稻品种划分为高产优良食味、高产普通食味、低产优良食味和低产普通食味4种类型,分别占比为15.15%、30.30%、33.33%和21.21%。【结论】高产优良食味杂交籼稻包括晶两优534、晶两优华占、蓉18优2348、宜香优1108和宜香优2115,这类品种产量均>8.45 t/hm2、米饭外观均>6.40、米饭口感均>6.7...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高产氮高效型籼稻品种的籽粒灌浆特性及其与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关系,选用高产氮高效型(HYHNE)、高产氮中效型(HYMNE)和低产氮低效型(LYLNE)杂交籼稻品种,在相应最适氮肥水平下,研究3种类型水稻品种籽粒灌浆特性差异及其与产量和氮利用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籽粒灌浆特性在不同类型品种间和不同粒位间均存在较大差异。强势粒的最大灌浆速率(GRmax)、达到最大灌浆速率时的米粒重(Wmax)和平均灌浆速率(GRmean)均表现为HYHNE>HYMNE>LYLNE,起始生长势(R0)、活跃灌浆期(D)和有效灌浆时间(T99)均表现为HYHNELYLNE>HYMNE, R0、D和T99均表现为HYHNE相似文献   
8.
玉米/红小豆间作模式中红小豆种植适宜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玉米/红小豆间作模式中的红小豆适宜种植密度,对不同种植密度红小豆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小豆株高、主茎分枝、主茎节数、荚长、荚粒数以及百粒重变化均不大,而单株荚数和产量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呈抛物线变化;各处理间玉米产量变化不大;红小豆种植密度在8.07万株/hm2时产量最高,达到2668.76kg/hm2。说明在仁寿县或者相似生态区,红小豆种植的密度为8.07万株/hm2。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以苍山大蒜为材料,在河南中部秋播条件下,研究了不同重量的种瓣对大蒜的茎叶、根系,生长动态、蒜瓣的形成以及群体产量等多方面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合理利用种瓣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大蒜的器官形成与生长发育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中部秋播的大蒜一生有六个生育时期——萌芽期,幼苗期,蒜苔和蒜瓣分化期,蒜苔伸长期、蒜瓣膨大期和休眠期,各个时期均有其生育特点和生长中心。大蒜的干鲜重增长呈双峰曲线。第一高峰在11月份,第二高峰在4月上旬;叶面积系数和根条数变化也是如此。蒜苔和蒜瓣在3月下旬分化形成,但初期生长缓慢,4月份蒜苔加速伸长,5月初采苔后蒜头急速膨大。本文对大蒜各器官的分化特点进行了论述。各个器官(叶、苔、根、蒜头)均有自己的发育特点,它们之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