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农作物   1篇
  201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响应面法优化复合菌种发酵豆粕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豆粕、麸皮、糖蜜为原料,利用米曲霉和酿酒酵母混菌发酵生产高蛋白饲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菌液接种量、温度、发酵时间、料水比、麸皮添加量、糖蜜添加量对粗蛋白含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响应面优化,得出最佳发酵工艺条件:装料量25 g(其中91%豆粕、7%麸皮、2%糖蜜),1.5%MgSO_4,1%(NH_4)_2SO_4,1%尿素,1%K_2HPO_4,料水比1∶1.1,接种13%的菌液,在31.3℃发酵78.6 h。在最佳发酵条件下,粗蛋白含量达到56%,比发酵前提高13.96%;真蛋白含量达到52.43%,比发酵前提高21.39%;活菌数达到1.38×109;脲酶活性降低了95.93%。该复合菌株发酵模式可以有效提高产品的蛋白含量,降低脲酶活性,降解大分子蛋白质和抗原蛋白,且发酵过程中产生曲香味和酒香味,适用于豆粕发酵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2.
中国几种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及其实施途径探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针对我国生态农业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必须把实现生态农业产业化,因地制宜地采取最有效的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作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该文构建了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的基本框架,并根据生态农业产业化不同阶段的特点,提出了适宜于不同区域的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实施途径,即要素优化组合的综合发展型、市场导向为主的经济型和资源约束为主的保护型3种实施途径,同时,结合典型案例,重点探讨了各实施途径的适宜范围和实施方案,以期对我国生态农业的产业化转型起到借鉴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