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1981年第3期刊登了《通径分析方法简介》一文(以下简称《方法》),不少读者来信希望介绍通径分析的具体应用及计算过程。下面以《陕西关  相似文献   
2.
桃绿枝插条非破坏性生根指标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季兰  卢宗海 《园艺学报》1992,19(1):81-82
  相似文献   
3.
卢宗海 《植物保护》1964,2(4):182-186
在从事病虫试验研究中,常常要比较两资料间的差异,如对不同条件下发病率作比较;对不同种昆虫药剂处理后的死亡率作比较;对同种昆虫的雌雄虫体的差异作比较,等等。这些资料,应如何进行统计分析,作出正确的判断?本文介绍一些常用的统计方法。  相似文献   
4.
玉米螟是危害玉米等多种作物的重要害虫。过去国内外一直认为玉米螟的卵块在玉米上的空间分布属于随机分布型(Poisson distribution)。在此基础上,我国一直采用大五点100株的抽样技术,调查玉米螟的种群动态,并进行科学研究和指导生产。根据我们多年在农村从事教学、科研和生产的观察,发现玉米螟卵块在玉米田的分布与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玉米螟是世界性大害虫,也是我国重要经济害虫。国内外对它(们)的发生规律、防治措施以及调查方法等各方面都进行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取得了不少成绩。由于我国玉米螟分布广,寄主植物多,加上各地自然条件差异大,其主要危害作物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玉米螟过去在京津河北一带平原地区,主要以第一代为害春玉米等作物;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的改变,发展到第二代严重为害二套玉米,又成为套种玉米穗期的重要害虫。目前在二套玉米上进行防治,各地仍以药剂防治为主,但存在不少问题;近几年北京市从外地引进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防治二代螟卵,效果也不理想。无论是进行化学防治还是生物防治,都必须掌握玉米螟自然种群的发生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科学的预测预报办法,以正确指导防治。要正确调查玉米螟的发生情况,必须首先了解玉米螟自然种群的田间分布型。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制定正确的田间抽样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