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农作物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正常情况下的甘薯子房为双心皮、二室,每室胚珠数固定为二个(Juliano,1935)。因此,在正常受精情况下,每一蒴果可结4粒种子。然而,即使在柱头上有大量花粉粒萌发的和交配中,甘薯品种的授粉结实率一般都很低,每一蒴果都结4粒种子亦极为罕见。迄今前人巴经指出了导致结实率低的一些因素,例  相似文献   
2.
某些植物的离体叶片能形成根,并可做为变态的无茎植株来栽培。Isbell(1946)曾报导过,这类植株形成贮藏根和膨大的叶柄,而且能产生完整的植株。Wilson(1969)把这些变态植株称为“植物模型”(Phytomodels),并提议将它们用于需小型植株进行的生理实验中。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甘薯对根疣线虫(Meloidogyne)的抗性价值就被公认了。现在,品种及育种品系按常规都须评价对此严重病害的反应。黄麻根疣线虫(M.incognita)的田间群体发生很多变异,已知品种对根疣线虫的各个种和生理小种产生不同的反应。凡在其它作物上已观察到的  相似文献   
4.
甘薯病毒病复合体(SPVD)在世界上广泛蔓延,尤以非洲为甚。Schaeters 等曾报道,在尼日利亚甘薯病毒病复合体由两种成份构成,其一是通过蚜虫以非持久方式进行传播、并在巴西牵牛(Ipomoea setosa Ker.)上引起明脉症状的病毒,而且在没有第二种成分的情况下呈潜隐状态。另一种是目前尚未识别的由棉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传播的类病毒  相似文献   
5.
前言为了避免新病害引入未感染地区的危险,脱毒植株的生产是国际间交换无性系材料的先决条件。Scheafers 和 Terry 描述过尼日利亚(Nigeria)的甘薯脉明病(1976),他们断定这种病是由两种病原体复合侵染引起的。第一种是由桃蚜和棉蚜传播的非持久性病毒(病毒粒子丝状,长达850毫微米)。它单独在甘薯中呈潜隐状态,但在巴西牵牛(I.setosa)上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