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麦棉双套使土地长期在满负荷状况下运转,难以得到深耕与休闲。以氮素为主的传统单一施肥方法使土壤理化性质日趋恶化,肥力逐渐下降,不利于夺取麦棉双高产。通过试验,对其培肥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合理地施用专用复混肥和专用配合微肥,有利于土壤养分得到以平衡供应;加大生物有机肥施用量,实行小麦高留桩和直接覆盖还田,可使地力得以恢复,麦棉双套双高产。  相似文献   
2.
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影响鄂棉22油后移栽棉花产量形成的密度、施纯氮量、化控量(喷DPC)及打顶时期等四项关键性的栽培措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鄂棉22油后移栽高产高效的综合栽培措施为:密度2.7万~3.75万株·hm-2,施纯氮225~300kg·hm-2,喷DPC不超过90g·hm-2,8月7日至8月15日打顶。  相似文献   
3.
连续5年在鄂东灰潮土上进行了旨在获得棉花高产优质的氮、磷、钾、硼、锌合理施用技术的试验,建立了单因子的施肥数学模型,总结出了因土质、因品质、因气候、因管理而定性、定量、定时、定法的、因、四定”的棉花高产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4.
大别山南坡土壤以发育于花岗片麻岩的酸性粗质土为主,含钙量低,在充分补给氮、磷、钾等大量元素肥料的情况下,作物缺钙的症状日渐显露。对于钙敏感作物及时补给钙素肥料,可显著提高其产量并改善其品质。  相似文献   
5.
鄂棉18产量构成因子分析及高产栽培方向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1990~1991年湖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及本所棉花高产栽培试验资料,应用偏相关及多元回归分析了鄂棉18的产量与产量构成因子的关系,并用通径分析法计算了影响产量的三个主导因子(密度、单株铃数及铃重)对产量的各自作用。结果表明,鄂棉18产量构成四因子与产量间,有着极显著的正负相关关系,可用多元回归方程表示为:y=-4781.6427+29.0381x1+57.6133x2+443.2734x3+37.1457x4(R=0.8569**),最优回归方程为:y=-3421.4094+30.7025x1+57.42x2+469.8071x3(R=0.8340**);影响棉花产量三个主导因子对产量的直接作用为:棉铃数(0.7226)>密度(0.5903)>铃重(0.5154)。因此,鄂棉18的高产栽培应在合理密植的基础上,以力争单株铃数兼顾铃重为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