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8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索省工、节本、低耗、稳产、高产的水稻种植机械化途径,农业部南京农机研究所研制了水稻播秧机.水稻播秧机集移栽成行与抛秧浅植一体,与小苗带土插秧机相比,机械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下降、作业方便、秧苗栽深浅、无钩伤苗、栽插质量高.与抛秧机相比,秧苗田问分布均匀有序、通风透光、有利田间施肥、打药、收割等作业.为比较系统阐明播秧稻的生育规律,加快示范推广此项新技术,作者开展了机播秧对单季稻产量及生育特性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江苏太湖地区单季稻栽植以人工手插为主 ,劳动强度大且效率低 ,为了探索省工、节本、低耗、稳产、高产的水稻种植机械化途径 ,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制了水稻播秧机。水稻播秧机集移栽成行与抛秧浅植一体 ,且比小苗带土插秧机 ,机械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下降、作业方便、秧苗栽深浅、无钩伤苗、栽插质量高。与抛秧稻相比 ,机播秧苗田间分布均匀有序、通风透光、有利田间施肥打药收割等作业。为了比较系统地阐明播秧稻的生育规律 ,加快示范推广此项新技术 ,1998年开展了机播秧对单季稻产量及生育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一、结果分析1…  相似文献   
3.
钵苗移栽对单季晚稻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水稻钵苗移植机栽培的单季晚稻,产量可比人工移栽增产3.42%~5.71%,比抛秧减产3.80%,差异不显著.生育进程稍慢于移栽,快于抛秧.群体茎蘖、叶面积、光合势逊于抛秧与移栽,但光合生产率明显高于移栽与抛秧.个体生长优势明显,抗倒伏能力强.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2BFGM-10(8)230灭茬旋耕智能施肥播种机的推广,进行了其与秸秆全量还田浅旋灭茬复式播种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2BFGM-10(8)230灭茬旋耕智能施肥播种机可一次性完成秸秆全量还田、施肥、开沟、播种、覆盖、镇压等工艺,减少多次机械作业对土壤结构的破坏,减少了劳动力,改革了农艺,实现了撒播改条播,从而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5种不同栽插方式对前季稻产量和生育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前季稻实行机摆秧、机播秧、抛秧3种简化栽插方式均能获得7500kg/hm^2以上的产量,产量潜力可超过8500kg/hm^2(机摆秧8748.00kg/hm^2),比对照人工手扦分别增产27.58%,13.98%,11.50%。机直播较对照增产4.29%,播种量120kg/hm^2,行距25cm的小区试验产量为8413.65kg/hm^2。  相似文献   
6.
太湖地区水稻双季抛秧高产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多效唑化控和群体密度影响双季抛秧稻生育特性和产量形成规律的初步研究,苏南太湖地区双季抛秧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为(1)前季稻适宜品种为嘉育293,基本苗应在2.4×106/hm2以上,秧田多效唑化控适宜用量450 g/hm2;(2)后季稻适宜品种为镇稻88,基本苗应在3.15×106/hm2以上,秧田多效唑化控适宜用量450 g/hm2.  相似文献   
7.
1 前 言江苏省太湖地区长期麦(油)稻复种连作,导致红皮小麦严重积库、销路不畅,农田种植效益普遍较低,土壤肥力逐年退化,农产品供应量少、品种单一。缩减小麦播种面积,搞活夏熟、稳定水稻已是该地区种植业发展的关键。2 材料与方法试验于1992年11月~1994年11月,在本所试验田进行,处理为马铃薯/玉米—水稻、小麦—水稻、油菜—水稻三种种植方式,后二种为对照,大田对比,面积为1400m2,土壤为粘质水稻土,1995年起开展生产调查。马铃薯/玉米—水稻 马铃薯(克新4号),2/5∶2/3(1993年…  相似文献   
8.
9.
炭基有机肥对小麦产量及麦季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减少生物质炭在农田应用的农事操作工序,探讨生物质炭与畜禽粪便混合堆肥产品——炭基有机肥对小麦产量及麦季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试验以施用炭基有机肥为处理,以施用商品有机肥与不施有机肥为对照,共计3个处理,探讨了炭基有机肥对小麦产量、甲烷(CH_4)与氧化亚氮(N_2O)排放通量及单位产量的全球增温潜势(GWP)的影响。结果表明:炭基有机肥有促进小麦产量提高的趋势,但与商品有机肥、不施有机肥相对而言,产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炭基有机肥处理的小麦千粒质量显著大于商品有机肥及不施有机肥处理;增施有机肥处理的麦田土壤甲烷排放总量低于不施有机肥处理,而氧化亚氮的排放总量则高于不施有机肥处理;与商品有机肥相比,施用炭基有机肥处理的全球增温潜势降低了36.48%、单位产量的GWP下降了37.3%,但不同处理之间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
稻茬套播油菜种植密度与产量及其分枝习性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试验研究了稻茬套播油菜种植密度与产量和分枝习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较低密度条件下(1~3万株/667m^2),油菜籽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呈递增趋势,其适宜的密度为3万株/667m^2左右;超过3万株/667m^2,油菜籽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2)主攻油菜籽140kg/667m^2的产量水平,适宜每株有效分枝数为3~4个,群体有效分枝数为10~12万个/667m^2,分枝结角果数占总角果数的75%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