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湖南省15个有代表性的茯砖茶产品为研究对象,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结合GC-MS分析其香气成分;并通过感官审评和化学成分分析,研究了湖南茯砖茶的品质特征和香气组分上的差异。感官审评结果表明,茯砖茶香气以菌香为主要特点,部分茯砖茶稍带沤味、烟气、欠纯正。GC-MS分析结果表明,香气物质含量最多的为醇类(15个样品平均相对含量为23.01%),其次为酸类(18.85%)、酮类(11.10%)、醛类(9.20%)、酯类(4.28%)、碳氢化合物(3.78%)、其他类(2.67%)、杂氧化合物(1.06%),酚类物质(0.07%)的含量最低。茯砖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15个样品的平均相对含量,茶多酚为10.88%、氨基酸0.66%、咖啡碱3.83%、可溶性糖7.27%、水浸出物31.19%。  相似文献   
2.
茶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有关茶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中国茶精神以"和"为中心;日本茶道以"和、敬、清、寂"为四规,对茶精神的理解依附于宗教。中日茶精神的共同点是都以"和"作为其中的重要思想,但是在形成、表现形式及主体思想上存在诸多不同。  相似文献   
3.
安化千两茶香气品质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技术,联合GC-MS鉴定方法分析了9个安化千两茶中的挥发性成分,结合感官审评初步探讨了这些成分的香气品质特点。感官审评结果表明,千两茶香气以松木香、陈香为主要特点,部分千两茶香气略带粽叶香或粗老气、烟气、陈气味,个别千两茶略带酸味。GC-MS分析结果表明,香气物质相对含量最多的为醇类(9个样品平均相对含量为21.97%);其次为酮类(20.11%)、醛类(18.69%)、杂氧化合物(18.39%)、脂肪酸类(12.71%)、烷烃类(1.70%)、含量最少的是杂环类(1.21%)。可见对千两茶香气起主要作用的是醇类、酮类、醛类和杂氧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采用正交设计L9(34)对茶树良种湘妃翠cDNA-SRAP体系中的四因素在三个水平上进行优化试验,在25μL反应体系中,最优组合为Mg2+浓度3.0mmol/L、Taq DNA聚合酶0.1U/μL、引物浓度0.8umol/L、dNTPs浓度0.2mmol/L。以筛选出的引物组合Me6/Em6、Me7/Em6和Me7/Em7在湘妃翠、安吉白茶、龙井长叶、安茗早和湘波绿五个茶树品种材料上进行验证,表明该组合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不同乌龙茶品种(品系)鲜叶香气组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旨在分析不同乌龙茶品种(品系)鲜叶香气组分,揭示乌龙茶适制性品种(品系)的香气物质基础,为选育乌龙茶适制性品种以及加工高香型乌龙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茶鲜叶香气,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测定其香气组分,分析比较14 个乌龙茶品种(品系)的香气化学成分及含量。GC-MS分析结果表明,样品中共检测出香气成分140 种,共有的香气成分有25 种。各品种(品系)均以醇类含量最多(14 个样品平均相对含量为39.92%),其次为脂肪酸类(22.71%)、醛类(15.67%)、酮类(5.74%)、脂类(4.00%)、杂氧化合物(2.83%)、碳氢化合物(2.27%),含量最少的是含氮化合物(0.20%)。可见,醇类、脂肪酸类和醛类对乌龙茶品种(品系)鲜叶香气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31个适制绿茶品种和红绿茶兼宜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技术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测定茶鲜叶固样挥发性香气组分及其相对含量。结果表明:31个样品中共检测出8类148种香气组分。由主成分分析可知,醛类、脂肪酸类为其主要香气组分类别。红绿茶兼宜品种的挥发性香气组分组成复杂,棕榈酸和香叶醇相对含量较高;适制绿茶品种中α-甲基-α-[4-甲基-3-戊烯基]环氧乙烷甲醇和己醛相对含量较高。此外,适制绿茶和红茶另含共有香气组分4种和9种。这些芳香物质对同茶类适制性品种的特征香气贡献较大。该研究结果可为高香型适制绿茶品种和红绿茶兼宜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