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反腐倡廉是我党治国理政的生命线,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乡镇政府处于国家政权体系的底层,直接联系社会、接触群众;基层干部能否廉洁执政,直接影响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评价。然而,近年来,乡镇干部涉嫌贪污、侵占、挪用、贿赂等腐败案件不断涌现,为我们敲响了基层政权反腐的警钟。官员腐败的产生固然受诸多个人主观因素和外在客观因素的影响,但经过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制度的不合理才是导致腐败的温床。本文将从乡镇干部的政治腐败现象入手,剖析其产生的制度根源。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规模化经营耕地集约度的特征及影响因素,运用熵值法及计量估计模型,以马铃薯为例,分析内蒙古农牧交错带普通农户与种植大户的耕地集约度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种植大户在耕地的投入水平、产出水平都显著高于普通农户,但在耕地的可持续利用水平上显著低于普通农户,总体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是后者的4.84倍。影响种植大户耕地集约度的生计因素主要有户主年龄(负相关)及家庭贷款金额(正相关)。影响普通农户耕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因素主要有家庭年收入(正相关)、家庭畜牧业收入(负相关)、家庭贷款金额(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居住区环境质量是现代居住区居民考虑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空气质量对人们身体健康有直接影响。植物作为重要的造景元素,对改善环境有明显效果,基于此,以西安碧桂园凤凰城为例,针对具体居住区植物配置,探讨改善居住区空气环境的植物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4.
基于RS与GIS的内蒙古武川县退耕还林生态成效监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监测半干旱地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效果,基于MODIS NDVI时间序列数据及土地利用数据,该文对内蒙古武川县的土地利用变化及植被覆盖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3年,武川县植被覆盖呈增加趋势发展的面积占33.55%,呈减少趋势发展的面积占30.15%,无显著变化的占36.30%,植被覆盖变化的空间差异明显,植被退化的区域重点集中于武川县的西北部。2)1999-2010年间,研究区耕地面积净减少18 809.29 hm2,耕地转为草地13 873.48hm2,转为林地5 429.81 hm2,草地转为林地13 554.25 hm2;结合地形特征,退耕地重点分布于2°~15°坡度与1 500~2 000 m海拔范围,并随着坡度与海拔的增加,退耕的幅度越来越大。3)退耕区中,植被覆盖下降的面积占20.98%,植被覆盖增加的面积占43.89%;在非退耕区,植被覆盖下降的区域面积占29.40%,植被覆盖增加的占34.14%。整体来看,退耕区植被的改善程度要高于非退耕区。4)进一步分析发现,退耕区中,耕地-草地的植被呈退化趋势发展,退化区域集中于2°~15°坡度与1 500~2 000 m海拔范围;在耕地-林地与草地-林地区域,其整体植被覆盖均显著提高,其中,耕地-林地的植被改善区域集中于2°~6°坡度与1 500~1 750 m海拔范围,草地-林地的植被改善区域重点分布于6°~15°、2°~6°及15°~25°坡度范围与1 500~2 000 m海拔范围。在非退耕区,耕地保持区、林地保持区与林地-草地区域的植被覆盖整体增加,而草地保持区、草地-耕地与草地-沙地区域的植被覆盖整体下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