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6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分析比较5、10、15年陈不同乌龙茶、红茶和白茶等老茶中儿茶素类化合物、咖啡碱、茶氨酸、茶黄素等成分的含量.检测发现,5年以上的陈年老茶中,白茶中的茶多酚(儿茶素类化合物)含量总体最高,其次为乌龙茶,红茶最低;咖啡碱、茶氨酸含量均表现为白茶最高,红茶次之,乌龙茶最低;红茶中的茶黄素含量总体高于白茶、乌龙茶,且储藏时间越...  相似文献   
2.
黄财标 《福建茶叶》2014,36(6):49-50
当今茶叶市场真可谓“风起云涌,此起彼伏,热点不断”.自90年代兴起的铁观音热开始,茶叶市场似乎执着于“热点”的酝酿,由云南普洱、安化黑茶、武夷金骏眉,到当下的武夷大红袍、福鼎白茶.虽然其间有传奇,有悲剧,有正面效应,也有投机取巧,但每次“热点”都给予市场一个导向,并影响着厂家、商家经营活动及消费时尚.福建茶每每成为市场“热点”,是福建茶之幸,更是福建茶农之幸!在“热点”不断的当今茶市,福建本土的“陈年老茶”以一类特殊的茶品走进人们的视线,是否也会成“热点”亦未可知.现就针对“陈年老茶”的市场现状和几点思考,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3.
笔者根据对福建陈年老茶多年的研究与品鉴实践,从"尊重现行"的角度,对福建陈年老茶的品质界定、价值属性、卫生安全和"酸化"现象等市场及业界关注的问题,进行较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个人的思考与见解;同时对福建陈年老茶市场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并呼吁业界统一认识,尽快对福建陈年老茶建立标准,正确引导,以达到规范管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福建茶叶铜含量现状及初制过程污染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通过对近年茶叶产品样,商品样检测数据进行归纳分析,阐明了我省茶叶铜含量现状:通过对烘青绿茶,乌龙茶的鲜叶,毛茶样及各工序半成品样进行对照分析详述了绿茶,乌龙茶初制加工过程中铜污染情况,为进一步减少茶叶中铜污染提供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5.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茶叶中铅含量的定量校准曲线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子吸收光谱法因具有选择性强、灵敏度高、分析范围广、精密度好等优点而被普遍采用 ,它是一种相对而不是绝对的分析技术 ,其对被测元素的定量是通过对标准溶液或标准物质的定量相比较而得到的 ,同时通过选择合适的定量校准技术、标准物质或溶液 ,可消除许多干扰。在实际应用中 ,由于待测样品的基体组分差异性 ,基体干扰的探讨研究已是当前和今后的重要课题。消除基体干扰的措施很多 ,如加入基体改进剂、掩蔽剂、络合、萃取等 ,都能得到较好的效果。不过能选择一种合适的定量校准技术 ,也能较理想地消除基体干扰。目前最常用的有分析曲线法…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茶叶铜铅含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福建省主要产茶地区成品茶铜、铅含量的测定分析,试图对我省成品茶铜,铅含量、分布情况,以及与品种、等级等的关系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