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试验结果表明,90%禾耐斯乳油在毛豆播后出苗前每公顷用量525ml,防除杂草效果达90%以上,对毛豆安全;用药量超过900ml时,对毛豆生长和产量有一定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1985 ̄1993年对龙海市稻飞虱调查资料进行数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晚季主害代(第六代)低龄若虫高峰期在9月底10月初,其发生量(y)分别与8月30日至9月5日的五代若虫稳定期的虫量(x1)9月上旬的诱虫量(x2),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建立预测模式为:y1=3918.2978+8.4254x1(r1=0.8328)y2=3058.4073+14.8494x2(r2=0.9090)。采用直线回归直  相似文献   
4.
把早稻播、插期由2月中旬和4月中旬提前24h和9d,在大田期不喷药前提下,与常规播、插期相比较,三化螟为害的白穗率、稻飞虱百丛密度、纹枯病病丛率、病株率以及病情指数明显降低,同时天敌(蜘蛛)的数量明显增加。这些结果表明,合理地提早早稻播、插期可显著减少或避开主要病虫为害,实现低农残栽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从而有利于种植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的优化。  相似文献   
5.
6.
福建水稻东格鲁病发生和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1979~1982年福建水稻东格鲁病发生、传播、流行和防治的研究结果。田间调查和人工接种表明:此病主要发生于我省晚季稻田;病田产量一般损失3~7成,甚至完全绝收;病害可由黑尾叶蝉、二点黑尾叶蝉和电光叶蝉传播,但以二点黑尾叶蝉的传病力最强。介体昆虫的传病能力,与其饲毒和接种取食时间长短及温度高低有关,而与昆虫产地关系不大。病害流行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1)6~7月份的介体昆虫数量及其带毒虫比率;(2)晚季水稻播种、插秧时间的迟早;(3)感病品种的栽植面积。采用压缩感病品种,改种、扩种抗病品种;调整播种插秧时间,避过最感病的苗期和返青分蘖期的介体昆虫迁飞高峰,以及关键时间铲除田间杂草,扑灭介体昆虫等几项综合防治措施,可在大面积范围内有效控制病害的流行。  相似文献   
7.
稻田深施呋喃丹防治水稻害虫试验杨玉桂,黄茂进(福建龙海市植保植检站363100)三化螟、稻飞虱、蓟马、黑尾叶蝉是水稻上的主要害虫,能造成水稻枯心、白德并传播病毒病,给水稻生产造成一定的为害,尤其是三化螟和稻飞虱,随着水稻高产栽培的不断发展,发生为客逐...  相似文献   
8.
黄茂进 《福建农业》2004,(10):21-21
豌豆是龙海市冬季种植的主要作物,其种类有荷兰豆和甜豌豆两种,种植面积约2000公顷。豌豆鲜荚经食品冷冻厂收购加工处理后出口,少量鲜荚销国内市场。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输入国对农产品质量的严格要求,安全、优质的农产品日渐走俏,发展无公害生产势在必行。为了确保豆类产品高产、优质,行销畅通,我市依托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严格按无公害生产规程操作,使豌豆生产  相似文献   
9.
毛豆具有投入少,产值高,见效快等优点,很受农民欢迎,目前,已成为我市一项主要创汇农业,年种植面积近6667hm^2。但是,连年种植,加上种植结构调整和农产品种苗流通频繁,带来有害生物传播,使为害毛豆病虫种类发生变化,原先无发生或发生轻的病虫上升为主要病虫,甚至小虫酿大害。如疫病、  相似文献   
10.
龙海市早稻播种期常年在2月中旬初,移栽4月中旬,破口抽穗期在6月上旬末至中旬,这时期与二代三化螟孵化高峰期基本吻合,也是施药保产的关键时期,稻农已习惯掌握此时期施药治螟并治纹枯病等病虫的综合防治,基本上能控制病虫危害.但仍有一些农户不及时施药或施药质量差等原因造成白穗多而减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