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二炒”温度是炒青绿茶品质形成的关键,研究二炒温度对传统客家炒青绿茶品质特征形成至关重要.以梅占炒青毛茶为原料,设置3个不同的二炒温度,研究二炒温度下茶叶品质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二炒温度升高,茶叶中茶多酚、咖啡碱、儿茶素总量和酯型儿茶素含量均有持续减少趋势;而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总量,随着温度升高呈现出先减后增的趋势,可溶性糖在115℃复炒时显著增加到4.31%,而后显著减少,游离氨基酸含量在115℃时显著降到2.74%,而在125℃时显著增加到4.00%;EGCG、GC含量随二炒温度的提高显著增加,C、GCG、CG含量则显著下降,当二炒温度达到125℃时,EGCG、GCG、CG、CG、ECG、EGC和EC变化并不显著,C含量则显著增加.二炒温度升高,毛茶中青气消失,火甜香增加,滋味浓厚回甘,125℃时,焦火韵味明显,茶汤鲜爽味减少.二炒以115℃3 h时茶叶品质最佳,儿茶素品质指数最大.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连续化生产线加工过程中客家炒青绿茶品质成分的变化,以金萱茶树品种为原料,通过实时3次重复取样的方法,对连续化生产线加工过程中7个工序客家炒青绿茶主要品质成分的变化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连续化生产线加工过程中,从鲜叶、萎凋、杀青、揉捻、动态失水、一炒到二炒,客家炒青绿茶的主要品质成分发生了显著变化,表现为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咖啡碱和非酯型儿茶素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儿茶素总量和酯型儿茶素含量呈增加趋势.利用该生产线生产的清香型客家炒青绿茶具有与手工制作产品同样的品质特征.萎凋、杀青和一炒是连续化加工7个工序中茶叶主要品质成分发生最显著变化的工序,科学控制好萎凋、杀青和一炒工序,对于提高连续化生产线加工清香型客家炒青绿茶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传统客家本土茶树品种——马图种为原料,利用国内第一条客家长炒青绿茶连续化生产线实时研究加工过程7个关键工序茶叶主要品质成分的变化趋势及对品质风格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叶含水量在加工过程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以"一炒"干燥工序最为显著,茶叶主要品质成分均在"动态失水"和"一炒"两个工序中呈现出显著增加的趋势;"二炒"后茶多酚含量没有显著变化,可溶性糖显著增加,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减少;加工过程中,儿茶素和非酯型儿茶素总量变化同茶多酚一致;酯型儿茶素总量在加工过程中增加,EGCG在酯型儿茶素中的比例并没有显著变化,在"动态失水"工序后,酯型儿茶素总量显著增加,EGCG所占酯型儿茶素比例却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4.
甘蔗螟虫、蓟马、绵蚜虫是我县甘蔗的主要害虫,同时几种螟虫(二点螟、条螟、黄螟)的发生期也不同,且其成虫期也拖得较长(约40天左右),蓟马、绵蚜虫世代重叠.对此我们选用呋喃丹作为同时防治甘蔗上述几种害虫的药剂.为了摸索呋喃丹深施对甘蔗几种害虫的防治效果,适宜的用药期、用药量及其对甘蔗的作用,1982年至1984年我们作了不同用药量和不同用药时间的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基层动物防疫体系是畜牧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完善基层动物防疫体系,是推进基层防疫管理,做好动物防疫工作,控制和扑灭重大动物疫病,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淳安县有关部门十分重视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与管理,取得了可喜成果。  相似文献   
6.
基层动物防疫体系是畜牧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完善基层动物防疫体系,是推进基层防疫管理,做好动物防疫工作,控制和扑灭重大动物疫病,保障畜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需要;是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防控突发性社会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需要;是维护社会稳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笔者认为,构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来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