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1.
为在限量灌溉条件下,提高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获得较高产量,研究了不同灌水条件下冬小麦的耗水规律、叶面指数变化及籽粒产量的影响。试验表明,不同灌水方案下冬小麦全生育期内的随叶面系数的增大日耗水量均增加,全生育期的灌水量、灌水次数对籽粒产量会造成直接的影响。在降低灌溉成本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要求获得较高籽粒产量的需求下,在全生育期灌二次水为可取方案。越冬期和拔节期是灌区冬小麦灌水的最佳灌水时期,适宜灌水量为750 m3·hm-2。  相似文献   
2.
黄土地区不同埋深条件下潜水蒸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分析黄土地区潜水蒸发的规律,建立适宜于本地区的数学模型。采用地中渗透仪对自然条件下的潜水蒸发进行了模拟试验,根据宝鸡峡灌区扶风县段家乡试验场地连续5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黄土地区不同地下水埋深的蒸发蒸腾规律。结果表明,潜水蒸发量与埋深呈负相关关系,潜水蒸发量与埋深关系曲线以埋深1.0m为界,埋深小于1.0 m时曲线较陡,即埋深小于1.0 m时的潜水蒸发量大,且随埋深的变化较大;地下水埋深大于1.0 m时,潜水蒸发量小,且随埋深变化较小;裸地和玉米、小麦生育期潜水蒸发的极限埋深分别为4.5,5.3和6.3 m。最后还以5年实测资料为依据建立了潜水蒸发的指数型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3.
关中西部冬小麦作物系数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FAO推荐的作物系数法,分别用分段单值平均法和双值法确定了冬小麦的作物系数,并利用蒸渗仪的实测值和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对其进行了修正.利用大型称重式蒸渗仪数据计算的冬小麦逐日作物系数变化情况表明,冬小麦的峰值出现在播种后200 d左右,处于抽穗至灌浆时期.另外还拟合了冬小麦作物系数与播种后天数的计算公式,在陕西杨凌当地气候条件下,如品种无变化,采用分段单值平均法计算的冬小麦单作物系数为:Kcbini(实)=0.55;Kcbini (Tab)=1.25;Kcend(Tab)=0.76;双作物系数为:Kcbini(Tab)=0.55;Kcbmid(Tab)=1.25;Kcbend(Tab)=0.79.  相似文献   
4.
同一生长时期有限灌水量条件下,土壤水分胁迫系数与根系层有效含水量的关系可用多项式来表达,土壤水分胁迫系数与冬小麦根系层土壤有效含水量有很高的相关性,R2达到0.79以上。根系层土壤含水量变化与土壤水分胁迫系数呈正相关关系,说明利用Aw来判断土壤水分胁迫状况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以不同灌水量为基础研究夏玉米耗水规律,结果显示夏玉米苗期生长缓慢,土壤含水量对夏玉米生长影响明显;开花期后对水分需求不如前期迫切;播种至拔节27 d内耗水量占总量的16.18%~20.66%,拔节至开花期36 d耗水量占总量的40%~52%,开花至蜡熟23 d的耗水量占总量的19%~29%,蜡熟至收获23 d内耗水量占总量的12.18%~14.48%;灌区种植夏玉米需要灌溉2~3次,灌水定额以520~670 m3/hm2为宜,灌溉时期应为夏玉米抽穗期和乳熟期。  相似文献   
6.
通过利用负压灌溉技术对盆栽番茄植株生长发育、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探究,发现在0.0~-20.0 kPa 的不同负压灌溉条件下,盆载番茄的水分利用效率随着供水负压值的降低而有所升高,但是产量有所下降;在不影响番茄生长发育的条件下,要获得较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适宜的供水负压值为-10.0 kPa;盆栽番茄阶段耗水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番茄的需水关键期为开花期和座果期。  相似文献   
7.
黄梦琪 《种子科技》2023,(11):135-137
不同覆膜形式对于旱地玉米的生长有着一定影响,为提高旱地玉米产量,对旱地玉米采取适宜的覆膜形式十分必要.基于此,文章对旱地玉米不同覆膜形式集雨补灌进行简要分析,以期能够为提高旱地玉米产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垄沟种植模式对玉米种植的过程有着非常高的应用价值,可以直接对玉米的生长与产量产生影响,例如,与传统的种植模式相比较,在玉米的株高、功能叶面积、相对叶绿素含量、干物质量、产量等方面有着显著的提升,促进了玉米植株的健康成长。本文首先介绍了垄沟种植模式的理论基础,了解该模式的工作原理及相对优势。然后结合陕南地区的土地条件与气候条件,选择陕西省渭河流域的三级阶地作为试验地完成相关实验设计。最后,根据垄沟种植模式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来分析垄沟种植模式在陕南地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