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园艺   5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塘栖风土适宜枇杷生长发育,故在唐朝武德年间,塘栖枇杷就成为贡品,是久负盛名的名优产品。但自70年代末开始,塘栖枇杷因患叶尖焦枯病,严重影响了树势、果实产量及品质。笔者对引发塘栖枇杷叶尖焦枯病的病因进行了近20年的探索,现将  相似文献   
2.
余杭县毗邻杭州城,是典型的江南多雨地区,年降雨量1400mm左右、常年在葡萄生产的关键时期5月 1日~7月10日降用量仍在426mm;大气相对湿度日均79.9%,其中高于80%的日率达38.4%;日照374小时左右。因此从气候条件来说不利于葡萄生产,但九堡镇牛田村葡萄园连续6年(197~1992年)平均666.7m2( 1亩)产量 1835. 8kg,平均 666. 7m2产值 4 707. 90元,尤其是1989年和 1991年适逢葡萄扬花期,降雨达习65.7mm和585.3mm,产量仍达1600.9kg/666.7m2和1689kg/666.7m2。主要经验是: (1)防病这是南方葡萄栽培成败的关键。根据天气预报,在下雨前后,抓紧喷保护剂(…  相似文献   
3.
杨梅癌肿病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梅癌肿病是杨梅枝干上的一种重要病害.病部形成肿癌,造成枝梢枯死,导致树势早衰,产量下降.据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认为:该病病原是一种细菌,属丁香假单胞菌杨梅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myrica??Choei-Ogimi et al.).病菌在病瘤内越冬,经雨水和昆虫传播,从伤口侵入,潜育期为30~35天.发病轻重与雨水有关.在抽春梢前剪除有病瘤小枝,削除大枝干上的病瘤后,涂80%抗菌剂402乳油或20%叶青双可湿性粉剂50~100倍液消毒保护,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杨梅癌肿病是由细菌(Pseudomonas syringnc pv.myricae)侵害引起。通过1983~1986年的试验研究表明,病菌主要潜伏在枝干的病瘤内越冬,翌年5月上旬~6月下旬,于病瘤表面溢出菌脓,经雨水传播,从伤口侵入,潜育期30~35天。经室内药效测定结果,以80%抗菌剂402乳油1000 ppm抑菌效果最佳,其次为20%叶青双可湿性粉剂400 ppm。果园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对已感病的树,采取切除病瘤后用80%抗菌剂402乳油50~100倍液或20%叶青双可湿性粉剂50~100倍液涂刷伤口,均有良好的治序效果。在抽春梢前,剪除长有瘤的小谈后喷0.5%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具有保护校干、防止病害扩展蔓延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果梅优良新品种——软条红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果梅是我国南方的特产名果,具有独特风味和健身功效,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供不应求。长期以来,果梅栽培多采用实生繁殖或沿用老品种,使品种混杂,良莠不齐,抗逆力弱,产量低,品质差,不能适应商品经济的要求。特别是近年来,由于乡镇工业的迅速发展,排放出大量氟化物等有害物质,造成环境污染,氟害已成为影响果梅生产的重要限制,使梅树异常提早落叶,轻者造成低产劣质,重者使整片梅树被毁。为此,我们于1982年开始进行了耐氟、丰产、优质的果梅新品种选育,经过10a(年)的努力,选出了“软条红梅”新品种,并于1991年12月通过鉴定。  相似文献   
6.
<正> 球坚介壳虫(Didesmococcus koreanusBorchs)是梅树的重要害虫。除危害梅树外,还危害桃、李、杏、樱桃等多种果树。该虫主要是幼虫和雌成虫密集在枝干上吸取汁液为害。发生数量多时,枝干上虫体累累,使树势衰弱,受害严重时可使枝条枯死或全株死亡。此虫还繁殖快,一经发生,防治不当,二至三年内可毁灭大批梅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