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篇
园艺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0 毫秒
1
1.
2.
采用乙酸乙酯提取法对玉米样品前处理,然后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其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含量。该法简便快捷,与HPLC国家标准法相比检测结果一致,因此采用此法可加强粮食的卫生监管。  相似文献   
3.
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约23 nt的内源性单链小分子RNA,它通过与靶标结合位点区域的碱基互补结合来调控靶标基因的表达。通过寻找潜在的miRNA结合位点预测miRNA前体,首先在黑腹果蝇mRNA的3’UTR区域中搜寻潜在的miRNA结合位点,然后根据碱基配对原则以及miRNA前体的结构序列特征来预测可能存在的miRNA前体。在黑腹果蝇全基因组范围内对其miRNA的预测结果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还可应用到其他物种的miRNA发现研究中。  相似文献   
4.
白腐菌混合培养在胞外漆酶分泌上的种属互惠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香菇、平菇、灵芝既是著名的食用菌 ,也是研究得相当广泛的白腐菌。香菇A3、平菇B2、灵芝KG菌株间两两混合培养 ,在胞外漆酶分泌状况上表现了较好的种属互惠性。研究结果显示 :A3 B2、B2 KG的混合培养体系表现了漆酶峰值提高、峰面积增大的优势 ,其中峰值情况为A3第 12d达 2 0 0单位 /g ,B2第 6d达 6 0 6单位 /g、KG第 10d达 5 76单位 /g ,A3 B2第 8d达 72 8单位 /g、B2 KG第 12d达 2 16 5单位 /g ;A3 KG的混合培养也在后、末期表现优于相应单株纯培养的漆酶状况。实验表明 ,不同种属白腐菌株混合培养对体系的漆酶分泌存在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选取3株不同种属白腐菌(K1:灵芝属Ganoderma lueidum,B2:侧耳属Pleurots sp.,A3:香菇属Lentinula edodes),2种不同木质纤维素基质(玉米秸粉、稻草秸粉),对白腐菌在木质纤维素基质上固、液培养过程中产生的胞外羟自由基(·OH)清除能力进行了研究,并初步探析了可能的主效物质。结果表明:(1)白腐菌在木质纤维索基质上不同时期的培养物均具有胞外·OH清除能力,显示了该能力在白腐菌中的普遍性;且试验中香菇A3培养物的胞外·OH清除能力最高,玉米秸粉比稻草秸粉更利于白腐菌培养物产生胞外·OH清除效应。(2)对香菇A3进行玉米秸粉液体培养,第8d时胞外·OH清除率达峰值42.53%,清除·OH的主效物质为胞外粗多糖,其作用占胞外液·0H总清除率效果的75.4%。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