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39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当今 ,淮南麦区可以考虑种植一些饲料大麦 ,兼有助于解决畜禽冬季青饲料不足的问题。1 青饲大麦的特点大麦按用途可分为啤酒大麦、饲料大麦、食用大麦和药用大麦 ,这些都是利用大麦的籽粒。而青饲大麦主要利用大麦中前期的绿色营养体 ,并兼顾利用籽粒 ,一季双收 ,可缓解牲畜冬季缺乏青饲料的问题。青饲大麦的主要特点 :(1 )产草量高 ,草质优良 ,兼收粮食。张嗣棠[1] 等试验结果表明 ,割青 4次的青饲大麦亩收青草 2 91 7kg、籽粒 75kg ;割青3次的 ,亩收青草 2 32 3kg、籽粒 1 5 4 5kg ;割青 2次的 ,亩收青草 1 …  相似文献   
2.
大麦育种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回顾了中国种业孕育、产生发展、壮大和市场化四个阶段 ,分析当前中国种业形势 ,指出改制后的国有种子公司、育种科研单位创办的种业公司、民营种业和跨国种业公司将成为未来中国种业市场的四股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4.
啤酒大麦品质产量与品种及其栽培技术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有关品种及栽培技术因素对啤酒大麦产量、料重和蛋白质含量三个主要生产指标性状的综合效应。结果表明:从高产优质要求其品种以苏啤1号较理想。播期(10月15日—11月4日内),基本苗密度(6—24方/亩),等量氮肥早施对产量有正效应。而对粒重和蛋白质含量有负效应;施氮量(20kg/亩以下)增加,产量和蛋白质含量都提高,粒重表现二次反应;氮肥施用时期的作用较不明显,不同条件下,产量与粒重均负相关。各个因子的综合效应大小依次为:施氮量>播期>施氮时期>基本首密度。大麦的籽粒产量和品质均属于多基因控制的数量遗传性状,易受环境条件和栽培措施的强烈影响而表现复杂。大麦产量高低和品质优劣,除品种外主要是由栽培条件决定的。啤酒大麦产量的高低和品质的优劣,除品种外在很大程度上与栽培条件有关。为研究啤酒大麦有关栽培因素对产量、粒重和蛋白质含量这三个主要性状指标的影响,我们于1986—1988年,对我区目前几个高产优质啤酒大麦的栽培技术进行了有关专题的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整理汇综如下:  相似文献   
5.
征集国内外小麦种质资源480份,并进行了植物学性状、农艺性状、抗逆性鉴定,从中筛选早熟矮杆大粒,抗病且综合性状良好的种质资源,有些资源在生产上已得到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种业历史回顾与入世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中国种业孕育、产生发展、壮大和市场化四个阶段,分析当前中国种业形势,指出改制后的国有种子公司,育种科研单位创办的种业公司,民营种业和跨国种业公司将成为未来中国种业市场的四股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7.
大麦黄花叶病自七十年代中期发生以来,蔓延很快,为害不断加重,是目前大麦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它是由大麦黄花叶病病毒和和性花叶病毒共同引起。大麦和性花叶病毒曾是大麦黄花叶病病毒的一个株系,但其与大麦黄花叶病病毒的血清完全不相同,从而被认定为一种新的病毒。此病最先在中西欧各国发生,近年来在日本也得到了鉴定。我们在本所的如东病目中也发现了这种病毒。由于这两种病毒是由土壤中禾谷多粘菌传播。病毒在禾谷多粘菌体内不仅能存活十年以上,而且还可增殖。因而最有效的防治方法是选育抗病品种。但是,由于我国的大麦免疫的品种…  相似文献   
8.
应用加倍单倍体技术可以简化和加速育种程序,缩短育种时间5年左右,已被广泛应用在农作物新品种选育中,91单2的育成填补了大麦利用花药培养技术选育大麦新品种的空白,91单2表现出高产抗病.耐肥抗倒.抗寒等优点,已在江苏省被广泛种植。  相似文献   
9.
针对晚播麦的生育特点,通过耐迟播、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品种的选择;适宜起点苗的确定;机械的深松精整;联合开沟精播和浸种催芽播种技术的应用;肥料的科学运筹以及化学调控的应用、田间沟系质量的保证和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使晚播麦生产水平朝着高产、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着重介绍了青饲大麦的特点、大麦籽粒和麦苗的营养价值 ,阐明了在苏南地区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可发展一些青饲大麦的依据 ,发展青饲大麦可解决苏南地区畜牧业生产中的饲料问题 ,特别是可解决苏南地区冬季缺乏青饲料的矛盾 ,并介绍了青饲大麦的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