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2,4-D处理玉米苗并接种根瘤菌,诱导根瘤菌与玉米苗结瘤共生.试验结果如下:5个玉米品种的始瘤期仅需2~3d,结瘤率高达90%~100%,固氮酶活性(乙炔还原法)在45~55nmol株-1d-1之间.在闽单88中,还出现琼脂液化、结红瘤等特殊现象.经显微镜观察表明,根瘤菌可从弯曲、膨大、变形的根毛侵入,可形成类侵入线;瘤组织细胞内含有数量众多的根瘤菌菌体.说明了2,4-D能诱导根瘤菌进入非豆科植物根瘤,并能在瘤内繁殖.  相似文献   
2.
田间微区试验结果,在常规施肥基础上,水稻增施ORS571固氮菌菌剂的有效分蘖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生无比对照有所增加,产量比对照增产1%,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
水稻对接种根瘤菌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显微观察表明,不同水稻品种对接种根瘤菌的效应不同,17个品种间STLR形成差异较大;不同菌株所诱导的STLR形成率也有所不同。由茎瘤固氮根瘤菌ORS571所诱导的多系1号,福田糯和OS43个品种,STLR形成率较高,具有一定的固氮酶活性。电镜观察表明,STLR细胞内有数量众多的根瘤菌菌体。本文还简要讨论了筛选水稻与根瘤菌最佳组合及STLR成为稻/菌共生组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以2,4-D处理玉米苗并接种根瘤菌,诱导根瘤菌与玉米苗结瘤共生。试验如果如下:5个玉米品种的始瘤期仅需2 ̄3d,结瘤率高达90% ̄100%,固氮酶活性(乙炔还原法)在45 ̄55nmol·株^-1·d^-1之间。在闽单88中,还出现琼脂液化,结红瘤等特殊现象。经显微镜观察表明,根瘤菌可从弯曲,膨大,变形的根毛侵入,可形成类侵入线;瘤组织细胞内含有数量众多的根瘤菌菌体,说明了2,4-能诱导根瘤菌进入非  相似文献   
5.
显微观察表明,不同水稻( Oryza sative)品种对接种根瘤菌的效应不同.17 个品种间 S T L R 形成差异较大;不同菌株所诱导的 S T L R 形成率也有所不同.由茎瘤固氮根瘤菌( Azorhizobium caulinodians) O R S 571所诱导的多系1 号、福田糯和 O S4 3 个品种 S T L R 形成率较高(70% ~100% ),具有一定的固氮酶活性(62.9~70.7 nm ol·株- 1·d- 1).电镜观察表明, S T L R 细胞内有数量众多的根瘤菌菌体.本文还简要讨论了筛选水稻与根瘤菌最佳组合及 S T L R 成为稻/菌共生组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自然界中根瘤菌与非豆科植物Parasponia(榆科)的共生同氮给了人们启示,近年来诱导非豆科作物结瘤固氮的研究已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能否把根瘤菌的固氮能力转移到重要的粮食作物——稻类作物上? 我们从1988年开始诱导根瘤菌与稻类结瘤共生的探索研究,以植物生长素2,4-D处理稻苗根系并接种根瘤菌,采用适合稻苗生长的培养基和培养方式,探讨稻苗接种处理的适宜时期,比较不同稻品种诱导结瘤的情况以及瘤切片的电镜观  相似文献   
7.
水稻接种根瘤菌后根剖形态变化观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接种根瘤菌后2-3d,在显微镜下观察,水稻根表面和根毛上开始有根瘤菌吸附,根毛产生变形,末端膨大、微弯;接后4-7d,粘附在根表和根毛上的根瘤菌密度加大,且不同水稻品种对根瘤菌的吸附情况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诱导固氮菌与稻苗结瘤共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植物生长激素2,4-D处理非豆科植物稻苗并接种固氮菌,诱导固氮菌与幼苗结瘤(类瘤)共生,多次重复实验结果如下:不同稻品种的始瘤日期,结瘤率及固氮酶活性有所差异。在12个供试品种中,始瘤期需312d;结瘤率为20.5%100%;固氮酶活性(乙炔还原法)最高的达77.6nmol.株^-1.d^-1,稻苗经2,4-D处理后接种弗兰克氏菌,取得与根瘤菌相似结果。这是弗兰克氏菌应用于农作物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9.
以植物生长激素2,4-D处理非豆科植物稻苗并接种固氮菌,诱导固氮菌与幼苗结瘤(类瘤)共生.多次重复实验结果如下:不同稻品种的始瘤日期、结瘤率及固氮酶活性有所差异.在12个供试品种中,始瘤期需3~12d;结瘤率为20.5%~100%;固氮酶活性(乙炔还原法)最高的达77.6nmol株-1d-1.稻苗经2,4-D处理后接种弗兰克氏菌,取得与根瘤菌相似结果.这是弗兰克氏菌应用于农作物的首次报道.固氮菌与稻苗共生固氮有促进生长、延缓衰老的作用.本研究揭示了根瘤菌与禾本科作物之间的一种新的共生关系,对研究非豆科作物结瘤固氮将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