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4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
3.
猪消化道发育的情况直接影响了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与利用,因而找出其发育规律能更好的指导仔猪的饲养管理。本文综述了猪从胚胎到断奶以后消化道组织器官、消化腺分泌、肠道吸收能力的发育情况,为合理配制仔猪日粮及饲养管理等方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选取仔猪(7.06±0.18)kg、生长猪(44.54±9.04)kg和肥育猪(78.93±7.37)kg军牧一号去势公猪各15头,用于3个生长阶段的动物试验,每一阶段分为A、B、C 3组,其中A组为对照组,B、C以Glycinin或β-Conglycinin的提纯产物作为日粮唯一大豆蛋白来源,每组5个重复。仔猪在28日龄断奶,试验分组之前,猪均不接触任何豆科日粮。7 d试验期过后,收集消化道各段食糜,测定干物质和粗蛋白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Glycinin或β-Conglycinin降低仔猪或生长猪的生产性能以及干物质、粗蛋白在消化道各段的表观消化率(P<0.001),最终导致回肠养分表观消化率的绝对值与对照组相比减少3%~6%。2个生长阶段猪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只在胃中受抗原蛋白的影响有显著差异(Glycinin,P=0.005;β-Conglycinin,P=0.001),仔猪的下降程度大于生长猪。  相似文献   
5.
纤维素酶来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纤维素酶作为降解纤维素的高效、绿色、生物催化剂,对动物在饲料利用及动物生产性能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进一步解决畜牧业能量饲料短缺的问题。自然界中纤维素酶的来源十分广泛,本文就其来源的研究进展作以综述,为筛选和开发高产纤维素酶菌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自发现大豆蛋白中抗原物质可引起幼龄动物发生过敏以来,大豆抗原的研究受到广大学者所关注.在某种程度上,它们的存在影响了大豆的营养价值,从而限制了其广泛利用.本文综述了大豆抗原分离提纯与有效加工灭活的方法,以及大豆抗原在仔猪、犊牛和鼠体内抗营养作用及消化动力学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完善其致敏机理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悬浮培养和鸡胚尿囊液培养得到的H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抗原制备的疫苗的免疫效力,试验用3株H9亚型AIV株分别接种微载体悬浮培养的MDCK细胞制备3种悬浮培养的细胞疫苗抗原,以3株H9亚型AIV株接种10日龄SPF鸡胚制备3种鸡胚尿囊液抗原,测定6种抗原液HA效价和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分别使用6种抗原液制备灭活疫苗,免疫21日龄SPF鸡,并在免疫后第21天采血测定HI抗体水平,采血后进行攻毒并在攻毒后第5天进行病毒分离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方式制备的AIV抗原HA效价为7~9 lb,鸡胚半数感染量为1×106.9~7.9EID50,疫苗免疫后第21天用同源毒株作为工作抗原测定的免疫鸡HI效价差异不大,用异源毒株测定时有一定差异;两种方法得到的抗原制备的疫苗均能获得很好攻毒保护。  相似文献   
8.
饲料成分及营养水平是影响猪肉品质的直接因素,通过限制猪日粮中蛋白质及赖氨酸水平能够调控脂质代谢相关酶和基因的表达,促进肌内脂肪合成。此外,部分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的补充也可以通过参与脂肪和能量代谢调节、肌纤维类型转化以及机体抗氧化能力的提高来减少肉的氧化和滴水损失,改善嫩度,提高肉品质。本文就日粮中蛋白质、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的添加水平对猪肉品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生产中改善猪肉品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以大豆球蛋白特异性多克隆抗体为一抗,辣根过氧化酶标记抗兔IgG(HPR)为酶标二抗,TMB为底物,建立一种检测大豆球蛋白直接ELISA方法。应用该方法对在吉林省部分地区收集的25个样本进行初步检测,并与竞争ELISA方法进行对比,每个样品进行6个重复,结果显示,约64%的样本使用直接ELISA法的蛋白检出显著高于竞争ELISA法,且标准差的符合率达到72%以上。本试验建立的直接ELISA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适于食品及饲料行业中过敏蛋白的批量检测。  相似文献   
10.
随机从2窝“杜长约”三元杂交仔猪中挑选12头,分成A、B、C3组,每组4个重复,公、母各半。21日龄断奶;22-26日龄,A组饲喂不舍任何豆科植物的代乳料,B、C组分别饲喂合纯化的蒸汽处理前、后β-伴大豆球蛋白的代乳料。26日龄全部屠宰,取胃、空肠中段、盲肠和结肠中的食糜,以测定消化道各部位β-伴大豆球蛋白的免疫活性。结果表明:随着消化道的延续,β-伴大豆球蛋白的免疫活性均呈下降趋势;与消化道其他部位比较起来,活性在胃和空肠下降幅度较大,到空肠中段基本丧失,从空肠中段到结肠无明显变化;整个消化道中,采食含未经蒸汽处理β-伴大豆球蛋白代乳料仔猪中β-伴大豆球蛋白免疫活性的下降幅度均小于采食含蒸汽处理β-伴大豆球蛋白代乳料的仔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