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胡长庆  鲍玉婷  徐伟  郑春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1664-1666,1742
[目的]筛选丝状石油降解真菌,并研究其降解特性。[方法]从宁波象山港及镇海炼化厂卸油区域受原油污染的海水和土壤中筛选目标菌株,并对其降解原油的速度、耐油性、接种量、氮磷营养需求等进行探讨。[结果]得到3种目标菌株,分别为丝壶菌属(Hy-phochytrium Zopf),网囊霉属(Dictyuchus Leitgeb)和腐霉属(Pythium Pringsheim),并命名为S-3、T-1和T-2。3种菌株均具有降解原油快速高效的特点,接种量在0.5%~1.0%(V/V)时,处理5d对原油的平均降解率达到57.00%~65.00%。S-3菌株耐油性强,适应寡氮磷营养环境;T-1和T-2菌株耐高氮磷营养环境,但高原油浓度不利于其对原油的生物转化。[结论]丝状石油降解真菌作为一种生物治理石油污染的新型微生物资源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化丝状真菌混合菌群降解原油的环境条件。[方法]从原油污染的土壤和海水中分离并筛选到对原油降解率较高的丝状真菌菌株,由S-3(HyphochytriumZopf)、T-1(Dictyuchus leitgeb)和T-2(Pythiwm pringsheim)构建混合菌群X3,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菌群降解原油的最佳环境条件以及3种菌株不同接种比例对原油降解的影响效果。[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菌群X3的最适氮源为(NH4)2SO4,最适磷源为K2HPO4,最适pH值范围为6.0~7.0,最适摇床转速130~195 r/min。正交试验表明,S-3、T-1和T-2菌株的最适接种比例为1∶0.4∶1,优化后的最佳原油降解条件为:(NH4)2SO41.0 g/L、K2HPO41.5 g/L、pH值6.0、接种量0.5%,原油浓度1.25 g/L。在对原油污染的土壤和海水进行的室内修复试验中,X3菌群对原油的降解率分别达到72%和66%。[结论]混合菌群X3在石油污染生物修复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克氏原螯虾与中华绒螯蟹混养条件下的行为进行观察和研究。[方法]在相对狭小空间进行等重量级的虾蟹混养试验,观察记录两者相遇初期的格斗行为及混养后期的胜负结局;在相对宽敞空间——"Y"型迷宫内,观察记录克氏原螯虾对较高重量级中华绒螯蟹的趋避行为。[结果]混养试验中虾蟹相遇初期,螯虾首次攻击及靠近的次数、累计主动靠近次数均极显著大于蟹(P<0.01),累计主动攻击次数显著多于蟹(P<0.05);混养30 d后,虾死蟹存组占30%,蟹死虾存组占10%,共存组占60%。在每只受试虾对较高重量级蟹趋避行为试验中,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多,螯虾对蟹与空白的选择次数和时间由差异性不显著(P>0.05)变为显著偏向选择空白(P<0.05),即螯虾对蟹的识别能力显著提高了,同时试验螯虾的选择行为受到明显抑制。[结论]可以推测,若提供适合的生境条件,虾蟹混养理论上可获得较好效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克氏原螯虾与中华绒螯蟹混养条件下的行为进行观察和研究。[方法]在相对狭小空间进行等重量级的虾蟹混养试验,观察记录两者相遇初期的格斗行为及混养后期的胜负结局;在相对宽敞空间--"Y"型迷宫内,观察记录克氏原螯虾对较高重量级中华绒螯蟹的趋避行为。[结果]混养试验中虾蟹相遇初期,螯虾首次攻击及靠近的次数、累计主动靠近次数均极显著大于蟹(P<0.01),累计主动攻击次数显著多于蟹(P<0.05);混养30 d后,虾死蟹存组占30%,蟹死虾存组占10%,共存组占60%。在每只受试虾对较高重量级蟹趋避行为试验中,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多,螯虾对蟹与空白的选择次数和时间由差异性不显著(P>0.05)变为显著偏向选择空白(P<0.05),即螯虾对蟹的识别能力显著提高了,同时试验螯虾的选择行为受到明显抑制。[结论]可以推测,若提供适合的生境条件,虾蟹混养理论上可获得较好效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