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利用1976、2000及2015年3期遥感影像解译数据,从土地利用格局、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速率及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等方面,分析了辽河口地区1976—2015年土地利用格局、变化趋势及转移特征,结果表明:辽河口地区总面积6327 km 2,区域生态以农田-湿地-城镇复合景观为主,耕地所占面积比例最大,其次为沼泽湿地,再次为建设用地,水域、滩涂、河滩地、林地、草地、盐碱地、裸土、裸岩等零星分布;1976—2015年辽河口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主要体现为沼泽地、林地及滩涂面积不断减少,建设用地及虾蟹养殖地面积不断增加。分析表明,辽河口地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人为活动,区域气候变化对区域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影响很小,主要对区域沼泽湿地景观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松花江流域1956—2014年径流量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松花江流域内嫩江的尼尔基、大赉断面,第二松花江的丰满水库、扶余断面,松花江干流的哈尔滨和佳木斯断面等6个干流水文站,以及洮儿河的镇西断面、霍林河的白云胡硕断面等2个支流水文站的1956—2014年水文监测资料,采用Mann-Kendal法分析了松花江流域主要干支流1956—2014年径流量变化规律和特征,结果表明:松花江流域干支流的径流量年际变化很大,经常出现连续丰水年和连续枯水年的情况,尤其是支流洮儿河和霍林河径流极值比非常大。松花江流域干支流径流量均有下降的趋势,其中嫩江、松花江干流、洮儿河和霍林河下降趋势较为明显,而第二松花江径流量下降趋势相对不显著。嫩江的突变点有两个,主要集中在1963和1991年;第二松花江没有突变点;松花江干流有两个突变点,分别是1967和1990年左右;洮儿河的突变点为1971和1995年;霍林河的突变点为1964年。松花江流域干支流研究水文站点的突变点均为减小突变。  相似文献   
3.
以松嫩平原典型地区通榆县为例,在构建生态环境胁迫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熵值-GM(1∶1)对生态环境胁迫性进行评价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水资源短缺、沙漠化、盐碱化、草地退化和人口增加是通榆县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胁迫因子;1994~ 2013年该区生态环境胁迫系数逐年增加,胁迫程度从Ⅲ级跃升到Ⅳ级.预测结果显示,如果不采取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胁迫系数仍会增长,胁迫程度仍会加重.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了河湖连通、水资源优化配置、防沙治碱、改良退化草地等措施,以减轻对生态环境的胁迫,促进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通过GIS技术,在分析松花江流域1950年代至2015年65年间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和分型动态基础上,结果表明:①流域内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农田、林地、草地和沼泽地,林地、草地和沼泽地呈减小趋势,沙地和盐碱地呈增加趋势,且动态度最大。②松花江流域分型维数65年来逐渐逼近临界值1.50,结构稳定度下降。流域内农田、林地、河流、居民地和盐碱地的稳定性较好,而流域自然植被类型草地、湖泊、沙地和沼泽地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农田、林地、河流、居民地、盐碱地和沼泽地等呈下降的趋势,草地、湖泊和沙地等呈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