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9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共和盆地贵南县黄沙头流动沙地经人工治理后的植物群落的α和β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流沙区,强烈的风沙活动是限制多年生植物定居和生长的关键性制约因子,采取人工恢复重建植被的措施可以稳定流沙,促进多年生植物的定居和生长,有利于植物多样性的恢复;只封禁4、5年但没有设置砾石或生物沙障的流动沙丘,植物多样性恢复最慢,当以砾石沙障稳定沙面以后,植物多样性恢复的速度开始加快,植物多样性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在丘间地由于水分条件较好,受风沙影响较小,生境相对优越,所以有利于植物种的定居和生长。  相似文献   
2.
兴海县草地现状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兴海县的草地退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只有合理利用和保护天然草地,优化产业结构,使草地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才能促进兴海县的草地畜牧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利用青海省三江源区兴海县气象站近47年的气温、降水、冻土等气象资料的变化及其对该地区草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作了分析。结果表明:近47年来,三江源区兴海县的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降水呈不明显的上升趋势,干燥指数呈极不显著的上升趋势,年最大冻土深度明显上升,20世纪90年代以来极端天气事件增多。鼠虫害、牲畜存栏数的不断增加、滥采乱挖和工矿业的迅速发展造成兴海县植被生产力下降、草原退化严重。进入21世纪后,该地区的气候呈暖湿化发展,牧草产量和牧草高度呈上升趋势,提高了草地生产力,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塔拉滩草地荒漠化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拉滩地处共和盆地,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地区草地退化、沙漠化加剧。通过研究1987和1996年TM卫星遥感影像解译以及1994和1999年沙漠化普查与监测结果,分析了塔拉滩草地荒漠化的原因主要有气候变化、生物因素、人为因素3个方面,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1)封育禁牧;(2)人工促进退化草地恢复;(3)铺设沙障,沙障内种草植苗;(4)实施生态移民;(5)开发空中水资源;(6)以生态建设工程带动草地治沙事业。  相似文献   
5.
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对共和盆地弃耕地盐渍化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属中度氯化物盐渍地,耕作层含盐量在0.5%~4.0%之间,盐分表聚强烈,基本无自然淋溶过程;0~10、10~20 cm土层第一、二主成分显著,累计贡献率高达93%,反映了该区土壤含盐量及盐离子分布规律,认为全盐量%、S02-4、CO2-3、Ca2+、Mg2+是该弃耕地盐渍环境的特征因子.  相似文献   
6.
三江源兴海地区西北针茅产量影响因子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占雄  谢卫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513-10515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影响三江源兴海地区西北针茅(Stipa sareptana Beckervat.krylovii)牧草产量的因子。结果表明,影响西北针茅牧草产量的主成分因子以水分因子为主,温度和光照因子其次;以各因子为自变量,西北针茅牧草产量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产量回归方程,方程的相关系数达0.9873,各因子影响牧草产量的大小为4月降水量>4~8月降水量>7月降水量>8月日照时数>6月日照时数。  相似文献   
7.
8.
魏占雄  舒贵清  王晓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811-18813,18823
利用青海省共和盆地木格滩荒漠区气象站1971~2010年日照观测资料,对木格滩荒漠区日照时数的年、季、月变化特征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近40年来木格滩荒漠区年日照时数呈极显著减少变化趋势,春、夏、冬季日照时数呈显著减少趋势,秋季日照时数则呈不显著减少趋势;各月来看,12月负趋势最明显,8月日照时数减少幅度最大。M-K突变检验表明,春季日照时数在1999年且夏季、冬季和年日照时数在2002年发生了由多到少的突变,秋季日照时数未发生突变。平均低云量的显著增加、沙尘暴日数的增加以及降水量的波动变化是造成木格滩荒漠区日照时数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对共和盆地弃耕地盐渍化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属中度氯化物盐渍地,耕作层含盐量在0.5%~4.0%之间,盐分表聚强烈,基本无自然淋溶过程;0~10、10~20cm土层第一、二主成分显著,累计贡献率高达93%,反映了该区土壤含盐量及盐离子分布规律,认为全盐量%、SO42-、CO32-、Ca2+、Mg2+是该弃耕地盐渍环境的特征因子。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99-2010年青海省三江源区西北针茅牧草生育期观测资料和同期气象资料,分析了牧草生长季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牧草生育期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三江源区兴海高寒草地牧草生长季(4-9月)平均气温以0.36℃/10 a的速度升高,降水量以148.6 mm/10 a的速度极显著增多,日照时数以7.7 h/10 a的速度微弱增加,总的气候趋势呈现出"暖湿"特征,对高寒草地牧草的生长发育极为有利。(2)西北针茅牧草的各生育期长度,0℃-返青期日数、返青-抽穗期日数、开花-成熟期日数、成熟-黄枯期日数均表现逐年缩短的变化趋势,其中成熟-黄枯期日数显著缩短。抽穗-开花期日数则呈逐年延长的趋势。(3)对西北针茅牧草0℃-返青期日数,2月降水量、1月平均气温、累计日照时数的影响最大;对返青-抽穗期日数,累计降水量影响较大;对抽穗-开花期日数7月上旬降水量和累计日照时数影响大;对开花-成熟期日数影响较大的有7月中旬、下旬和8月上旬的平均气温以及累计温度;对成熟-黄枯期日数影响最大的气候因子是8月、9月中旬的平均气温、≥5℃日平均气温终日日数和累计降水量和累计日照时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