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8篇
  1篇
综合类   4篇
  2014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利用反复干旱法进行糜黍耐旱品种的筛选,结果表明:(1) 反复干旱后的存活率反映了品种间的耐旱性差异,且与它们在生产实际中的表现相吻合。(2) 糜黍品种离体叶片的相对含水量与其干旱后的存活率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r=0.7528,n=50),而叶片萎蔫程度与其干旱后的存活率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2.
中国糜黍品种生态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研究糜黍品种生态性状地理分布的基础上,又从不同地区糜黍品种的光反应特点、品种酯酶同工酶酶谱类型的地理分布、品种地区间的适应性等方面的研究资料,对中国糜黍品种的生态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黍稷(糜)(Panicum miliaceum L.)属禾本科黍属黍种,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世界上古老的粮食与饲料作物,具有早熟、耐旱特性,古名:黍、斋、穄。现名:籽粒粳性者称糜子或稷子,糯性者称黍子或粘糜  相似文献   
4.
该文从糜子的开花习性和有性杂交技术两个方面做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1981~1984年,在内蒙古自治区东胜地区研究了人为缩短每天日照时间对糜黍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前后参试的国内外品种33个。研究结果认为:每天9~11小时的日照时间,能大幅度缩短生育前期的天数,减少叶片数,降低株高和千粒重,使产量大幅度下降。处理时期愈早,影响愈显著。我国绝大多数品种对缩短日照反应敏感,但也有反应迟钝的品种。因而,我国对不同地区的糜黍引种应持慎重态度。  相似文献   
6.
谷黍稷是中国古老粟类作物,而珍珠粟引进较晚,分布在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是北方人民的主要粮食和饲草作物之一。 育种工作的新发展 建国以来曾经进行3次良种更新,使农业生产水平不断得到提高。进入80年代,谷子(粟)通过引入国外的种质资源,采由单交、复交、多父母综合交和跨大纬度异地选择等育种手段,培育出亩产300~400公斤,高产突破500公斤,蛋白质含量11%  相似文献   
7.
8.
试论黍的起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黍(Panicum miliaceum L.)是中国古老的具有早熟、耐瘠和耐早特性的谷类怍物。米粒有两类:粳者古代称穄、(?)或糜,也有称稷的;糯者称黍。黍也常常作为粳糯两者的共同名称。现代粳性者西北地区称糜子,东北、华北或南方某些地区称稷子。糯性类型北方称黍子或粘糜子,南方称夏小米或黄粟(黍)。关于黍的起源,众说纷纭,本文在简略评论介绍以往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个人的一些论点。由于对中国古籍所称五古之一的“稷”究竟是粟还是黍存在着争论,本文在引用古籍时不介入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魏仰浩 《作物学报》1981,7(2):134-136
<正> 糜黍在植物分类学上是同一种植物(Panicum miliaceum L.)。籽粒为粳性类型的叫糜予(稷子或饭糜子),糯性类型的叫黍子。是内蒙古自治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黑龙江、陕西、宁夏、甘肃、新疆等省、区也占有一定地位。皮壳率是内外稃占籽粒重量的百分率。籽粒去掉内外稃后即为原米,由皮壳率即可换算原米率。精米率(即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介绍了鄂尔多斯市农牧业科学院(前身伊克昭盟农科所)50多年来的糜子育种工作的主要成就,又从糜子品种资源的研究与利用、科学的确定育种目标、育种方法、有性杂交育种、以及品种的区域试验、生产示范和良种推广等方面做了详细的阐述,供后来者参考和同行的交流,从而促进今后的糜子育种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