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柞树过氧化物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同工酶是基因的产物,具有物种、组织器官和发育阶段的特异性。作为基因存在和表达的一种生化指标,已成为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现象的一项有效手段,在遗传学、育种学、分类学、生理学、病理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1]。柞树是指可用于饲养柞蚕的壳斗科(Eagaceae)栎属(Quercus)植物以下各种树的总称,在我国分布面积广、种类多,约有300多个品种[2],为我国柞蚕生产提供了宝贵的饲料资源。有关柞树同工酶的研究至今未见报道。本试验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辽宁省分布的11个主要柞树品种过氧化物同工酶进行了研究。1 材料与方法11…  相似文献   
2.
柞蚕杂种F1代的食下量、蚕粪量、消化量均存在明显的杂种优势,面消化率几乎不存在杂种优势。柞蚕的茧重转换效率在17% ̄20%之间,茧层生产效率约2%,F1代表现明显的负向杂种优势。表明F1代全茧量、茧层量的提高是靠食下量的增加而实现的。结果同时表明,F1代雌雄间饲料效率各项因素的杂种优势率均为雄蚕大于雌蚕。  相似文献   
3.
天蚕微孢子虫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世界野蚕业现状和今后发展的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世界野蚕现状1.1 目前已利用的野蚕概况天然蚕丝主要分为桑蚕丝和野蚕丝两大类。这两类丝分别来源于桑蚕和野蚕。野蚕主要有印度柞蚕、柞蚕、天蚕、琥珀蚕、波洛丽蚕、蓖麻蚕、栗蚕、樟蚕、樗蚕、柳蚕、阿纳菲蚕、乌桕蚕和高恩蚕等。1.1.1 印度柞蚕(Antheraea mylitta)又称热带柞蚕、塔色蚕等。主要分布在印度的  相似文献   
5.
不同柞蚕品种幼虫腹足趾钩数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调查4个柞蚕亲本原种、8个杂交种F1代的5龄幼虫腹足趾钩数量,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柞蚕幼虫腹足趾钩数量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但同一品种雌雄间差异不显著。其遗传方式为偏父遗传;杂种F1代表现杂种优势。同时对幼虫腹足趾钩数与若干经济性状的相关性做了分析,发现幼虫腹足趾钩数与收蚁结茧率、单蛾结茧数、单蛾茧层量、单蛾收茧量、蛹期生命率等性状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认为柞蚕幼虫双足趾钩数目可以作为一项生理(形态)指标,在柞蚕育种、杂种优势的利用及杂交组合的选配中用于预测产量及其它生命力性状。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柞蚕 4 个亲本、8 个杂种 F1 代的五龄幼虫消化液蛋白酶活性与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消化液蛋白酶活性与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和蛹重的相关性差,与蛹期生命率、收蚁结茧率、单蛾结茧数、单蛾茧层量、单蛾收茧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杂种 F1 代的消化液蛋白酶活性的杂种优势率与其相关性状的杂种优势率也呈极显著正相关.认为 F1 代消化液蛋白酶活性的提高,是其相关性状杂种优势形成的一个原因.F1 代消化液蛋白酶活性强度,作为一个生化指标,可能用来预测 F1 代的相关性状的优劣.  相似文献   
7.
天蚕白僵病的菌种鉴定及致病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柞蚕消化液蛋白酶活性与经济性状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柞蚕 4 个亲本、8 个杂种 F1 代的五龄幼虫消化液蛋白酶活性与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消化液蛋白酶活性与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和蛹重的相关性差,与蛹期生命率、收蚁结茧率、单蛾结茧数、单蛾茧层量、单蛾收茧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杂种 F1 代的消化液蛋白酶活性的杂种优势率与其相关性状的杂种优势率也呈极显著正相关。认为 F1 代消化液蛋白酶活性的提高,是其相关性状杂种优势形成的一个原因。F1 代消化液蛋白酶活性强度,作为一个生化指标,可能用来预测 F1 代的相关性状的优劣。  相似文献   
9.
<正> 飞鸟食蚕,这是柞蚕结茧率低、产茧量不高和不稳的重要原因之一。开发利用受鸟害较重的蚕场,避免鸟类干扰柞蚕试验研究工作,这是长期以来没有彻底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放蚕管理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要重视防治鸟害工作。在现有的防鸟方法中,古老的惊鸟法,因惊声不能持久而驱鸟效果极差;现代的惊鸟器,因成本高尚未能普及推广;传统的“起在鸟前,归在鸟后的”人工防守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