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取接种4周龄雏鸡的法氏囊,经匀浆,高速离心,超速离心,CsCI 密度梯度离心,可获得纯化的鸡法氏囊炎病毒(IBDV)条带。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说明 IBDV 呈球状,直径约60nm,无囊膜,其浮力密度为1.32g/ml。本试验所分离的病毒粒子的平均含量为957μg/ml,病毒有活力,并具有抗原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应用间接血凝试验检测了供试鸡群的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母源抗体及鸡群接种IBD Lukert弱毒苗后不同时间的免疫抗体水平。结果,IBD母源抗体于28日龄消失;免疫后2周鸡群出现高滴度的IBD抗体,且维持至10周龄,两次免疫后IBD抗体滴度明显高于一次免疫。  相似文献   
3.
自制的火鸡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高免血清(IBDS)对实验感染的IBD鸡,自然发病鸡、IBD病重鸡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96.65%和80%.每毫升IBDS可治疗30日龄左右的IBD病鸡20羽。扩大试验治疗5万余IBD病鸡,总有效率为90~95%。  相似文献   
4.
采自然病例急性猪丹毒和急性猪瘟的脾脏,分两次包埋,分别做成石腊切片。经 HE 染色后观察,比较病理组织学变化如下:1.脾小体周围红晕;在猪丹毒,红晕出现率为100%,红晕占脾小体百分率为50%。在猪瘟,相应为10%和1%,差异都非常显著(P<0.01)。2.脾小体变化;猪丹毒脾小体结构较正常的占34.4%。退化42.0%,出血11.7%,生发中心扩大10.5%,脾小体局部坏死1.1%;在猪瘟相应为13.0%,69.5,11.0,0和6.5%。3.脾中央动脉和/或鞘动脉的变化;两者都有血栓形成,管壁细胞疏松,脱落和均质化等四种变化,其出现率在猪丹毒依次为83.3%,77.8%,66.7%和16.7%;在猪瘟依次为65.5%,25.0%,20.0%和15.0%。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弱毒抗原致敏绵羊红细胞(SRBC),通过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了10份接种 IBD 疫苗后第35日龄鸡的血清,10份高免血清,10份未免疫健康鸡血清,并辅以对流免疫电泳(CIEP)相对照。结果 IHA 与 CIEP 的阳性符合率为94.7%,并通过鉴别试验和间接血凝抑制试验,证明此法具有很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