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5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2个常规用药处理、4个减量用药处理对小麦田杂草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6个药剂处理对小麦生长安全,对杂草防治效果明显.与清水对照相比,药后15 d,苯磺隆+2,4-滴异辛酯常量和减量处理防效达到90%以上,同时4个减量处理区小麦产量较对应的常量处理区增产5.79~7.51 kg/667 m2.  相似文献   
2.
【背景】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全球预警的重大迁飞性农业害虫,2018年底入侵中国后对玉米等农作物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远距离迁飞习性是草地贪夜蛾区域性转移危害的生物学基础,其在东亚季风和印度季风流行的气候环境下,可形成纵贯中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迁飞路线。据连续两年全国普查,草地贪夜蛾沿西线迁飞路线逐代北侵的终点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的宁夏全境和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但目前,入侵中国西北地区的草地贪夜蛾的虫源地尚未明确,该害虫在整个中国西部地区的迁飞路径研究也鲜有报道。【目的】阐释驱动草地贪夜蛾迁入中国西北地区的关键气象动力因子,明确该地区首次入侵种群的虫源地所在,精准解析亚洲季风气候背景下草地贪夜蛾的迁飞路径,为建设监测预警体系和指导区域性治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9—2020年草地贪夜蛾在西北地区宁夏的成虫种群动态监测数据和气象资料,采用中尺度气象数值模拟、昆虫迁飞轨迹模型、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分析草地贪夜蛾远距离迁飞的大气动力背景场,模拟计算草地贪夜蛾在中国西北地区连续1—3个夜晚的迁飞路径和回推轨迹落点。【结果】7—9月份出现的偏南夏季风是影响宁夏等西北地区草地贪夜蛾不断迁入的关键气象因子,其虫源主要来自于甘肃东南部、四川东部,其次为陕西西部,此外,重庆西南部、云南东北部和山西西部局部也可为西北地区提供一定的虫源。【结论】在偏南夏季风的主导作用下,草地贪夜蛾经由多个夜晚的连续迁飞可构成其在中国西部地区的主要迁飞路径。该路径源自缅甸,自南向北依次经由中国“云南-四川和重庆-陕西和甘肃-宁夏”,最北可达内蒙古。在7—9月份偏南风盛行期提前和风速偏强的气候条件下要加强西北部玉米种植区草地贪夜蛾的监测预警与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3.
4.
5.
宁夏西瓜种植面积大,病虫害种类多、危害严重。为了增强西瓜白粉病、炭疽病、蚜虫等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减少农药使用量,开展了纳米农药防治西瓜病虫害试验。结果表明,纳米农药处理对3种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均较好。施药后2 d和7 d对蚜虫的防效分别为93.71%和99.8%,施药后7 d和14 d对白粉病的防效分别为73.85%和70.25%,施药后7 d和14 d对炭疽病的防效分别为61.35%和68.92%,均显著高于常规处理,且比常规处理农药使用量减少42.18%,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防控番茄潜叶蛾,经过近年来开展的监测预警技术明确了其在宁夏的生物学习性、发生规律、危害特点和分布范围,通过清洁育苗、清洁田园、轮作倒茬等农业防治措施,色板诱杀、性信息素诱杀、迷向诱杀、灯光诱杀等理化诱控技术,以及生物农药、化学农药防治等一系列试验示范,明确了各项技术应用的要点,集成了“监测预警+农业防治+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科学安全用药防治”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通过集成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建立“示范区+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种植基地+普通农户”的推广模式并进行大面积应用,指导种植户进行适期防治,有效控制了番茄潜叶蛾的危害,将损失率从30%降低至10%以下,目前在宁夏乃至周边累计示范推广应用0.75万hm2,667 m2新增产值945元,经济效益显著;减少使用农药3次,保障了番茄品质,实现了绿色生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