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林业   9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0 毫秒
1.
专家点评秦岭恰如深含中国文明古韵的"秦"之称谓。作为横亘矗立中国中部的中央山脉,秦岭汇集了经山地走廊往来迁徙的东、西、南、北各路森林生物物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森林生态系统大家庭。秦岭冷杉、太白冷杉、大熊猫、川金丝猴、朱鹮等即是其知名的形象代言者。然而秦岭森林之美,是难以用诸多溢美之词来涵括的。秦岭森林涵养之水过去抚育了中华文明的奇葩,现在又要保障北京的生态安全,秦  相似文献   
2.
每一个物种都会经过发生、繁盛、衰亡、灭绝这一自然规律,大熊猫这个神奇的物种,会像有人预言的"它已经走入进化的死胡同"、"100年内肯定灭绝"吗?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太白山南坡渭水河中上游孟家沟的大熊猫及其栖息地进行了调查和观察。调查观察结果认为,孟家沟可能为新的大熊猫冬栖地,现有大熊猫1只。对粪便检测结果显示,食物全部为巴山木竹叶子。建议对黄柏塬地区的大熊猫冬季栖息地进一步进行调查研究,摸清大熊猫对栖息地利用情况。同时,加强对社区村民的宣传教育力度,普及野生动物保护知识,实行社区共管,建立自然保护区专业队伍和村民业余队伍相结合的反偷猎体系,保护大熊猫等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  相似文献   
4.
秦岭—淮河是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而在秦岭南坡腹地的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山的世界、植物的王国、野生动物的乐园……第四纪冰川时期,佛坪处于冰缘地带,受冰川影响较小,保存了诸如大熊猫、银杏、独叶草、庙台槭之类的古老珍稀的动植物孑遗种,因此有"秦岭生物基因库"和"植物大观园"的美称。  相似文献   
5.
秦岭大熊猫保护抢救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亦生  曹庆  韦伟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2,27(4):160-163,198
以佛坪自然保护区的30只大熊猫具体抢救案例,研究讨论其抢救过程和结果。结果认为野生大熊猫保护抢救时应该注重做到:1)以保护野外种群优先、放归优先;2)保护野外繁殖及育幼过程;3)野外救护与放归相结合,为日后大熊猫放归及其它大中型兽类野外放归收集资料;4)总结救护和放归的成功案例,为提高野生大熊猫种群复壮积累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太白山保护区旅游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成立太白山旅游联盟、编制太白山旅游总体规划,建立鳌山国家公园,加强解说系统、旅游步道、景观道路建设,开展宗教文化游和明星物种评选等措施,来发展太白山的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别采用样线法、标准地法调查了佛坪自然保护区内华山松(Pinus armandi)感染大小蠹虫(Dendroctonus armandi)危害,结果显示:在4条样线上,华山松大小蠹感染率分别是4%、3%、3%和2%;标准地调查成灾率11%;华山松大小蠹危害处于轻度以下。提出了生物防治、预测预报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太白山南坡湑水河中上游孟家沟的大熊猫及其栖息地进行了调查和观察.调查观察结果认为,孟家沟可能为新的大熊猫冬栖地,现有大熊猫1只.对粪便检测结果显示,食物全部为巴山木竹叶子.建议对黄柏塬地区的大熊猫冬季栖息地进一步进行调查研究,摸清大熊猫对栖息地利用情况,同时,加强对社区村民的宣传教育力度,普及野生动物保护知识,实行社区共管,建立自然保护区专业队伍和村民业余队伍相结合的反偷猎体系,保护大熊猫等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  相似文献   
9.
正由于工作的原因,我经常出入秦岭。最初只是觉得秦岭非常美,是那种集伟岸与俊秀于一身的美,处处都充满着灵气。随着时间推移,对秦岭的了解逐渐增多,更感慨于秦岭的神奇。秦岭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它位于中国的南北分界线:秦岭是南北人文的分界线,以北是以小麦为主食的北方文化,以南是以稻米为主食的南方文化。秦岭是长江黄河的分水岭,北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大熊猫在繁殖季节,雄性个体为争夺配偶而打斗,引起撕咬伤和摔伤,不及时处理往往会导致伤口感染、炎症、溃烂等症状,甚至个体死亡,而国内迄今没有野生动物繁殖期外伤处理指导方法和技术规程的状况。本文根据佛坪自然保护区三官庙工作站2个救治案例,对繁殖期野生大熊猫野外打斗造成的外伤处理及其恢复状况进行探讨,为后期野外大熊猫救治工作提供治疗方法指导,同时也为其它野生动物的野外救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