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血散薯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血散薯(Stephania dielsiana Y.C.Wu)中寻找活性内生真菌,为血散薯植物资源的保护及活性天然产物的开发提供依据,对其茎、叶中内生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研究其抗菌活性。结果表明,从血散薯茎、叶中共分离得到38株内生真菌,其中31株经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鉴定表明,其归为14个不同的属,包括链格孢属(Alternaria)、炭团菌属(Hypoxylon)、枝孢属(Cladosporium)、茎点霉属(Phoma)、镰刀属(Fusarium)、Stagonosporopsis、Ascomycete、毛壳菌属(Chaetomium)、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弯孢霉属(Curvularia)、短梗霉属(Aureobasidium)、Annulohypoxylon、小光壳属(Leptosphaerulina)、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其中,优势属为链格孢属和茎点霉属。基于前期对峙拮抗预试验结果,选取14株内生真菌进行发酵培养,并测定其对9种植物病原真菌和10种动物病原细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内生真菌发酵产物粗提物对供试病原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7株内生真菌(叶-8、Y-66、YB-12、J-12、J-34、J-36、J-55)的粗提物对5株或5株以上供试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明显抗菌活性。叶-8、J-12分别对玉米大斑病菌、金橘砂皮病菌表现出最佳的抗菌活性,EC_(50)值分别为0.063 1、0.006 2 mg/mL;J-34对甘蓝黑斑病菌、甘蔗凤梨病菌表现出最佳的抗菌活性,EC_(50)值分别为0.018 1、0.004 2 mg/mL。10株内生真菌的粗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抑制作用,MIC值介于0.500~10.000 mg/mL,4株内生真菌的粗提物对大肠杆菌具有抗菌活性,MIC值介于0.156~4.000 mg/mL。上述结果表明,血散薯茎叶中存在丰富的内生真菌资源,且其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广谱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2.
Periconia igniaria Stdif10是从血散薯块根中首次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为了解该内生真菌的生物学活性,采用滤纸药膜法、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带药培养基涂布法分别测定了该菌发酵产物不同溶剂萃取物的抗虫活性、抗真菌活性、抗细菌活性。结果表明,发酵产物的石油醚萃取物表现出较好的抗虫和抗菌活性。其中,对玉米象具有显著的触杀活性,处理72 h的LC_(50)值为2.295 1 mg/cm~2。石油醚萃取物对玉米象还具有较好的驱避活性,处理48 h后在3.932、7.863、15.726 mg/cm~2 3个浓度梯度下对玉米象的驱避率均大于62%。石油醚萃取物对辣椒炭疽病菌、水稻胡麻叶病菌、茶轮斑病菌、甘蓝黑斑病菌、甘蔗凤梨病菌、烟草黑胫病菌、玉米大斑病菌、金橘砂皮病菌、贡柑链格孢菌9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辣椒炭疽病菌、烟草黑胫病菌、金橘砂皮病菌3种病原真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处理72 h的EC_(50)值分别为0.117 3、0.071 6、0.054 7 mg/mL。石油醚萃取物对产气肠杆菌、铜绿假单孢菌、大肠杆菌、普通变形杆菌、伤寒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炭疽杆菌10种动物病原细菌具有显著的抗菌活性,处理24 h的MIC值为0.125~0.500 mg/mL。上述结果表明,血散薯内生真菌Periconia igniaria Stdif10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显著的抗虫和广谱的抗菌活性,且石油醚萃取物活性最佳(活性物质极性较低)。  相似文献   
3.
为建立和优化蛋黄果SCoT-PCR反应体系,以“仙桃1号”蛋黄果为试材,SCoT1为引物,采用L16(45)正交试验,对影响SCoT-PCR反应的DNA、Mg2+、dNTPs、引物及Taq聚合酶等因素进行优化;并选用3份地理位置相距较远的蛋黄果种质为模板,对优化反应体系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不同因素对蛋黄果SCoT-PCR反应体系的影响存在差异,但不显著,其中最大的影响因素是Taq聚合酶含量,其次是dNTPs浓度、模板DNA含量、引物浓度和Mg2+浓度。蛋黄果SCoT-PCR最佳反应体系(20μL)为模板DNA 80 ng、3 mmol/L Mg2+、0.25 mmol/L dNTPs、0.4μmol/L引物、Taq 2 U。在该体系下,3份蛋黄果种质均能稳定扩增出清晰明亮、数目丰富且稳定性高的条带,说明优化的SCoT-PCR反应体系适用于蛋黄果SCoT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苹婆合理施肥及适时采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自选优系‘南亚1号’苹婆为研究对象,自谢花后20 d开始,定期测定苹婆种实大小、种实质量及种仁中淀粉、可溶性糖、蛋白质、粗脂肪和原果胶的含量等指标,探索苹婆果实形成规律和主要营养物质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苹婆种实大小和质量变化均呈单“S”形趋势,即缓慢增加、快速增加、缓慢增长。5月12日—6月12日为果实纵、横径快速增长期,其间出现了2个增长高峰;6月2—22日为果实质量快速增长期,仅出现1个增长高峰;6月2日—7月12日为种子质量快速增长期,其间出现了2个增长高峰;淀粉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6月22日—7月22日为淀粉快速积累期;可溶性糖含量呈整体逐步上升趋势;蛋白质含量表现出先增加、后逐渐减少、最后快速上升的变化规律;粗脂肪含量在整个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变化不是很大,变化幅度不超过35%;原果胶含量在发育过程中呈先逐步下降、后快速上升的趋势,6月22日—7月22日为原果胶含量快速增长期。【结论】谢花后30~60 d是决定种实大小和质量的关键时期,也是提高产量的关键时期,此时期需肥量大,施肥应以水溶速效肥为主;谢花后60~100...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蛋黄果嫁接苗的成活率,探索蛋黄果嫁接的最佳方式,本研究以‘仙桃1号’蛋黄果为试材,研究接穗类型、嫁接方法、嫁接时期对蛋黄果嫁接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穗类型、嫁接方法及嫁接时期对蛋黄果嫁接成活率都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接穗为木质化枝条的嫁接成活率最高,达99.33%,其次为半木质化枝条,嫁接成活率为80%,顶芽的嫁接成活率最低,仅为58.67%;嫁接方式为劈接的嫁接成活率最高,为 98%,其次依次为切接90%、合接61.33%;在春季进行嫁接的成活率最高,高达100%,且嫁接苗生长较旺盛;秋季的嫁接成活率次之,为 85.33%,冬季的嫁接成活率最低,仅为 55.33%,且植株长势较弱。因此,在春季(3~4月)选取木质化枝条,采用劈接的方法进行嫁接,获得的蛋黄果嫁接苗成活率最高。本研究为蛋黄果高效的繁育技术体系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为建立和优化蛋黄果SCoT-PCR反应体系,本研究先以蛋黄果“仙桃1号”为试材,SCoT1为引物,采用L16(45)正交试验,对影响蛋黄果SCoT-PCR反应的DNA、Mg2+、dNTPs、引物以及Taq聚合酶等因素进行优化。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因素对蛋黄果SCoT-PCR反应体系的影响存在差异,但不显著,其中最大的影响因素是Taq 聚合酶的含量,其次是dNTPs、模板DNA、引物和Mg2+的浓度。最终确立20μL的蛋黄果SCoT-PCR最佳反应体为:模板DNA 80 ng,Mg2+浓度3 mmol·L-1,dNTPs 浓度0.25 mmol·L-1,引物浓度0.4 μmol·L-1,Taq聚合酶含量 2 U。选用3份地理位置相距较远的蛋黄果种质为模板,对优化的反应体系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该体系下,3份种质均能稳定扩增出清晰明亮、数目丰富且稳定性高的条带,说明优化的蛋黄果SCoT-PCR反应体系适用于蛋黄果SCoT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