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6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1.
指出了近来年安徽省经济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各种生态问题,给城市的发展带了巨大的压力,因此,进行安徽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评价,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刻不容缓。利用生态足迹相关模型,计算得出2015年安徽省生态状况,并对其结果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1)安徽省生态足迹的土地类型结构不够合理,化石能源地比重较大;(2)在生态承载力贡献方面,耕地最大,而草地和水域是安徽省的薄弱环节;(3)安徽省生态赤字比较严重,生态压力较大,可持续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在下一阶段,安徽省要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和能源结构优化,提高各类土地的生态承载力,采取有效措施减小生态赤字。  相似文献   
2.
3.
项锦雯  陈利根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9):8334-8336
以皖江示范区为例,采用文献资料法、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区域产业转移与土地集约利用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皖江示范区区域产业转移与土地利用集约度的相关系数为0.92,区域产业转移对土地利用集约产生较强的正向驱动作用。在未来发展中,皖江示范区应重视区域产业转移在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方面的积极作用,积极推动产业转移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优化配置区域土地资源,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4.
5.
通过对合肥市房地产价格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本文认为合肥房地产价格总体呈上涨的趋势,但增幅上可能趋缓;只有政府各单位部门多方面的努力和合作,才会使合肥房价更加合理,房产市场更加有序。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6—2019年安徽省16个城市土地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度的测算结果,考察三者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安徽土地城镇化主要依赖土地、人口、固定资产等要素投入驱动;人口城镇化主要通过产业承接调整产业结构、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等措施驱动;土地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度三者发展趋势基本同步,趋于良好协调发展,但城市差异呈扩大趋势;2019年16个城市之间的协调发展度空间集聚显著。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相互影响,同时,协调发展度受国家政策与城市间不平衡发展影响,可通过差别化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巩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地位、建立综合性的地方政府考核制度等措施切实推进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