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杂交抗虫棉主要性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河南省抗虫杂交棉区域试验多个试验点的数据,采用Excel统计分析处理,把株铃数、密度、铃重等产量性状与纤维品质及抗病性等13个性状综合在一起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旨在更客观合理地找出影响抗虫杂交棉皮棉产量形成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为选育抗虫杂交棉新品种提供依据。1产量与其它因素相关分析抗虫杂交棉产量构成因素中,株铃数、密度、霜前花率与皮棉产量相关分别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水平,且为正相关;黄萎病株率、株高与皮棉产量呈显著负相关,铃重、枯萎病株率、生育期呈不显著负相关;纤维长度、果枝数与皮棉产量呈不显著正相关,比强度…  相似文献   
2.
杂交抗虫棉14个性状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抗虫杂交棉13个性状对形成皮棉产量产生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以及两两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株铃数与皮棉产量达到板显著正相关,密度、霜前花率与皮棉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株高、黄萎病株率呈显著负相关:纤维长度、比强度、马克隆值分别与密度和生育期呈极显著或显著的相关关系。通径分析表明:株铃数、衣分、生育期、霜前花率、株高、黄枯萎病株率、单铃重对皮棉产量的形成直接影响较大。在杂交抗虫棉新品种选育中可视不同情况多加注意;果枝数、密度、比强度、马克隆值、圩堆长度不能用于皮棉产量的直接选择。13种性状对皮棉产量形成的影响力依次为株铃数>衣分>生育期>霜前花率>株高>黄萎病株率>单铃重>枯萎病株率>比强度>马克隆值>纤维长度>密度>果枝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乙氧氟草醚和莠灭净复配应用于玉米田杂草防治的最佳配比。[方法]采用盆栽法研究乙氧氟草醚、莠灭净的单剂和混剂对玉米田杂草的防治效果。[结果]5个配比的共毒系数在85.06~128.63,其中1∶4.8、1∶5.4、1∶6.0、1∶7.2这4个配比的共毒系数分别为85.06、94.78、110.52和115.53,为相加作用;1∶6.6配比的共毒系数为128.63,为增效作用。[结论]建议选取制剂乙氧氟草醚∶莠灭净=1∶6.6,采用1 200~1 440 g/hm2用液量进行田间小区试验,验证其田间防效。  相似文献   
4.
采用含毒介质生长速率法测定2-巯基苯并噻唑锰锌对禾生腐霉菌的室内毒力,并将该药剂制成20%悬浮剂,研究其防治玉米茎基腐病的田间防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2-巯基苯并噻唑锰锌对菌丝生长抑制的EC50为50.8651 mg/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0%2-巯基苯并噻唑锰锌悬浮剂120 g/hm2拌种处理防治玉米茎基腐病的效果优于传统杀菌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20 g/hm2,对玉米的增产效果也明显优于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20 g/hm2,对玉米出苗时间没有影响,玉米出苗率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5.
夏玉米倒伏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夏玉米种植方法的改变和玉米产量的不断提高,玉米倒伏已经成为玉米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地块减产可达30%-40%。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能有效解决夏玉米的倒伏问题。  相似文献   
6.
花生田蛴螬发生原因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蛴螬已经成为影响花生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本文就花生蛴螬重发的原因和防治技术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脱毒地黄以其独特的优点迅速获得了种植农户的欢迎,本文对脱毒地黄的优点,栽培技术,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做了系统的叙述。  相似文献   
8.
在同时缺乏铁微肥和钼微肥的花生产区,通过叶面喷施Fe-EDTA与柠檬酸钼,可以缓解花生因缺乏铁钼微肥造成的叶片黄化和减产现象。本文以豫花15号为试验材料,研究Fe-EDTA、柠檬酸、柠檬酸钼、钼酸铵单施和配施对花生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含铁的处理相比,150 g·hm-2螯合态Fe-EDTA增加相对叶绿素含量。与不含钼的处理相比,150 g·hm-2柠檬酸钼增加根系活力。150 g·hm-2螯合态Fe-EDTA+150 g·hm-2柠檬酸钼对花生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及产量均有促进作用,与对照相比增产达32.58%,表现出了良好的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