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对具有雄性不育强恢复基因的新恢复材料进行测配、筛选中,不仅显示出通过种间、亚种间杂交选育新恢复材料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尤其是发现并筛选出诸如“R418”“R426”等一批极具高产、早熟潜力,更适于组配适合高海拔低气温生态条件的早中熟杂交稻组合的重点恢复材料。  相似文献   
2.
注重生育前期即移栽后30天内的足量供肥,生育后期即始穗期至齐穗期的适时叶面喷肥两大举措,对弥补黑糯分蘖弱与籽粒状况不佳的弱点,增加产量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安粳698(原试验品系号96H-698)系安顺市农科所1993年用Huaciga Yu124作母本,安粳314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粳稻品种。该品种通过1996-1997两年品比、1998-1999两年省区试、1999-2000两年省生产试验,均比对照增产11.3%-41.5%。株高100-119cm,有效穗19.5-30.9万/667m^2,每穗实粒数108-125粒,全生育期160-166d,中抗稻瘟病、纹枯病;在包含9项指标的米质测定中,有2七指标达二级优质米标准,其余指标达一级优质米标准,2000年11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该品种适于贵州中部灿粳稻混栽稻作区和贵州省西部海拔1500m以下的粳稻稻作区栽种。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不同N、P、K追肥量和灌溉方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N、P、K比例(2:l:2)配渡科学的灌溉方式(湿润灌溉),有利于创建合理的光合结构和干物质的积累,以及优化经济性状,从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5.
“安优粘”是安顺地区农科所“九五”期间通过审定的高产早熟的优质中籼品种,研究表明该品种“靠栽又靠发”, 重在“攻成穗、争 实粒”,以 每667 m 2 栽插2 .5 ~3 .0 万穴、每穴4 ~6 片苗、追施纯 氮10 ~15 kg 、采取“前促中控后补”的 施肥方式最好,每667 m 2 产量可超过550 kg 。  相似文献   
6.
黔中稻区抛秧密度与产量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塑盘小苗旱育抛栽技术,在黔中高海拔(1000~1400m)、低气温(13.9~16.0℃)稻作区,已多有示范,抛秧栽培是成功可行的,但制约产量的因素尚待解决,尤其抛栽的密度问题.因为手栽有规范的株行距,利于通风透光改善田间小气候;抛栽无规范的株行距,田间小气候特征较为复杂.二者之间的不同特征,对其密度有完全不同的要求.在1997、1998年抛秧试验基础上,1999年对抛秧密度与主要经济性状、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初步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