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8篇
综合类   11篇
园艺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汕优63室内纯度组合鉴定法安徽省合肥市种子公司(230031)陶芳陈龙英李旭鉴定杂交稻及其“三系”种子是种子工作者长期探索和研究的问题。近几年来,在种子幼苗形态、电泳法、萤光扫描、裂解气体色谱、PCR、RAPD等方面均取得很大进展,但不是方法过于简单...  相似文献   
2.
3.
六安瓜片历史悠久 ,驰名中外。早在唐代 ,《茶经》就记载有“六安茶”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中《茶叶卷》认定宋朝就出现“片茶”。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其著《农政全书》中记述 :“六安州之片茶 ,为茶之极品”。另外 ,《红楼梦》、《太平天国》等书中也有记载。“浙杭龙井、徽六瓜片” ,在中国名茶史上一直占据着显著的位置。在清代 ,六安瓜片为贡茶。解放后的相当长时间 ,六安瓜片被指定为中央军委特贡茶。直到现在 ,国家各种各级评茶机构 ,仍把六安瓜片列为十大名茶之一。真正的六安瓜片产于安徽省六安市的齐云山等地 ,其外形似瓜子 ,单片…  相似文献   
4.
随着妇科炎症发病率的升高,宫外孕的发病率日益增加.且发病年龄趋年轻化.宫外孕除手术治疗外,还可采用保守治疗,其中药物治疗临床应用较普遍.有不少成功治疗的报导.近两年来,我院对有药物治疗指征的患者采用米非司酮,MTX(甲氨喋呤)和中药,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陶芳 《花卉》2020,(10):288-289
现代花艺以中国传统插花为基础,是对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本文以插花艺术课程中的中国传统插花和现代花艺为研究对象,具体比较分析两种插花艺术的风格特点以及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6.
乳酸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在辣椒种子纯度检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承东  陶芳  解淑文 《种子》2000,(3):12-13
提取辣椒种子的盐溶蛋白,在乳酸缓冲系统下电冰,通过对凝胶系统的调整,得出一套可以很好地显示辣椒各上子蛋白差异的电泳方法。上坷以很好地区分一些辣椒品种的父本、母本以及杂种一代。可以用作一些辣椒品种的纯度检验。  相似文献   
7.
酯酶同工酶鉴定杂交水稻品种及其亲本纯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芳  张文明  姚大年 《种子》2007,26(2):28-32
研究了两种不同的电泳缓冲系统及染色方法对水稻酯酶同工酶的鉴定效果.结果表明:Tris-HCl系统的分辩率比Tris-citric系统的高.分析了杂交水稻不同发育时期材料、不同取材部位酯酶同工酶的表达.结果表明:3~4 d芽龄的幼苗为最适宜的鉴定时期,取材部位不影响标记酶带的表达.应用该方法对供试材料的酶谱类型进行了划分:①偏亲型(汕优559、协优57、协优559、65002);②互补型(特优559、特优多C 1号);③杂合型(汕优63、协优63、特优63).其中互补型在种子真实性和纯度鉴定中具有一定利用价值.用互补型对生产用种进行检测,并与相应的大田鉴定结果进行回归分析,表明田检纯度和酶谱纯度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酯酶同工酶谱分析鉴定杂交水稻种子纯度技术初探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陶芳  李旭 《种子》1997,(2):55-57
本文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目前常用的水稻杂交种子及其亲本进行了酯酶同工酶电泳测定,通过对不同生长时期材料的选择,以及电泳图谱中标记酶带的分析,将杂交稻的酶话类型归为3种:互补类型、编亲类型、杂合类型,其中的互补酶类型为杂交水稻纯度的鉴定提供了一个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调整后的乳酸蛋白质电泳和酯酶同工酶电泳可以很好地显示与区分特优559组合的亲本及杂种一代,可用作特优559组合的纯度检验。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CTD配置的"恒定能量脱水"和"恒定流量脱水"2种干燥模式的差异性,通过设计试验,比较了2种模式下制品物理和感官质量以及成品烟气质量情况。在确定无显著差异的情况下,通过多批次试验比较了2种模式过程控制水平情况,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同时对2种控制程序设计的优缺点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2种可控制模式对产品内外在质量影响甚微,综合过程控制情况来看,"恒定流量脱水"的控制模式更加适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