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3篇
综合类   20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单因素铯(Cs)处理[p(CsCl)20~140 mg· L-1]及镉(Cd)/铯复合处理[ρ(CdCl2+CsCl)20 mg· L-120~140 mg· L-1],测定菊苣(Cichorium intybus L.)种子发芽特性、幼苗蛋白质和脯氨酸(Pro)含量及活性氧代谢变化,研究镉/铯共存体系中铯的生物学效应.结果显示:(1)单因素Cs+处理对菊苣发芽势(GP)、发芽率(GR)和发芽指数(GI)的影响不显著,随着Cs+浓度增加,幼苗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递减趋势,脯氨酸(Pr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产生速率及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则总体上递增,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有所增加;(2)Cd2+/Cs+复合处理下,随着其中的Cs+浓度提高,SOD活性和O2-·产生速率先升后降,Pro含量、CAT活性等与单因素Cs+处理的变化趋势一致;(3)与单因素Cs+处理比较,复合处理的蛋白质含量、SOD活性均有所降低,其他代谢指标的值总体上高于单因素处理.研究表明,低浓度Cs+[p(CsCl)20 mg·L-1]单因素处理对菊苣幼苗生长和活性氧代谢无显著影响,高浓度Cs+[p(CsCl)60~140 mg· L-1]单因素处理及Cd2+/Cs+复合处理则表现严重的过氧化胁迫效应,低浓度Cs+复合处理[p(CdCl2)20 mg·L-1+p(CsCl)20 mg·L-1]具有对Cd2+毒害的缓解作用,但高浓度Cs+复合处理[p(CdCl2+CsCl)20 mg· L-1+60~140 mg· L-1]则产生显著的伤害性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镧对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采用露天盆栽方法,以氯化镧(LaCl3)溶液浸种处理玉米种子,测定大喇叭口期玉米叶片光合日变化、光响应曲线和CO2响应曲线及PEP羧化酶(PEPCase)活性。结果表明,高(120 mg.L-1)低(60 mg.L-1)两个La3+溶液浓度条件下,玉米叶片光合午休现象得到缓解,气孔因素是主要原因;La3+溶液浸种处理后,表观量子效率(AQY)和光饱和点(LSP)显著提高,羧化效率(CE)降低,La3+对PEPCase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说明La3+溶液浸种预处理主要是通过提高植株对光能的利用来提高玉米叶片的光合效率。  相似文献   
3.
运用HPLC测定四川境内乌头中3种酯型生物碱-新乌头碱、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含量. 实验以C8色谱柱为固定相, 为乙腈-甲醇-缓冲液(8∶39∶53), 缓冲液为0.2%冰醋酸, 用二乙胺调pH值至5.41; 流速为1.0 mL/min; 紫外检测波长为231 nm. 所得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和乌头碱的标准曲线范围分别是11.968~299.2 μg/mL、 5.552~138.8 μg/mL和 7.168~179.2 μg/mL(r=0.999 52, 0.999 57, 0.999 56, n=7); 检测限分别是0.4787 μg/mL、 0.2776 μg/mL和0.7168 μg/mL; 加样回收率为 95.36%~101.77%, RSD均小于5%. 结论表明该方法准确、灵敏度高, 便于乌头类药材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锶对蚕豆根尖细胞的遗传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Sr2+污染对蚕豆根尖细胞的生态毒性效应和对植物生长影响的毒理机制,以蚕豆为试材,通过急性毒性实验、微核实验和彗星实验,以ρ(Sr2+)0.01 mmol·L-1处理为CK,分析了Sr2+处理浓度[ρ(Sr2+)]为0.05~10 mmol·L-1对蚕豆根(芽)生长、干重、根尖细胞染色体结构及根尖细胞DNA断裂损伤的影响。结果显示,Sr2+对蚕豆的根尖细胞的生态毒性效应具有双重性。当ρ(Sr2+)<0.05 mmol·L-1时可促进蚕豆根、芽生长;ρ(Sr2+)>0.25 mmol·L-1时,蚕豆发芽率下降了17.93%~36.32%,根茎、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分别降低了42.15%、48.69% 和46.75%。同时,Sr2+抑制了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促进DNA链发生断裂,导致有丝分裂指数(MI)降低,出现染色体断片和微核,其微核率(MCN)是CK的200%~400%;彗星尾长(TL)、尾部DNA含量(TD)和彗星尾矩(TM)也显著高于CK(P<0.05),表明DNA出现了明显的断裂损伤。  相似文献   
5.
从种植印度芥菜的盆栽土壤(ρ[Cs~+]为10 mmol·kg-1)中筛选出淡紫拟青霉(A10),通过测试分析A10溶磷、解钾、分泌植物生长素(IAA)类似物及其发酵液对印度芥菜幼苗蓄积Cs~+的影响,研究A10的植物促生特性及其发酵液在印度芥菜蓄积Cs~+过程中的作用,为植物-微生物互作在Cs~+污染环境修复中的应用及其互作机制研究提供实验依据。结果显示:A10对Cs~+的耐受性和富集能力强,ρ(Cs~+)为50~100 mg·L~(-1)时A10的溶磷能力被显著抑制(P0.05);Cs~+处理及外源色氨酸均可显著诱导A10分泌IAA类似物;用1/2 Hoagland营养液稀释A10发酵液后再配制ρ(Cs~+)为25~100 mg·L~(-1)的处理液,用其培养印度芥菜,ρ(Cs~+)为0 mg·L~(-1)(CK)时A10发酵液对印度芥菜幼苗根的生长呈现"低促高抑"的生长素效应,稀释35倍时的促根效果最佳;A10发酵液稀释5、35倍和55倍条件下,ρ(Cs~+)为100 mg·L~(-1)时幼苗地上部Cs~+蓄积量均显著升高,其中稀释35倍时Cs~+蓄积量达最大值,地上部为8.86 mg·g-1DW,地下部为16.76 mg·g-1DW,印度芥菜幼苗蓄积Cs~+与其吸收K+呈显著的负相关性。研究表明,淡紫拟青霉A10具有显著的植物促生特性,A10发酵液有利于提高印度芥菜幼苗对外源Cs~+的蓄积。  相似文献   
6.
三种川产石斛有效成分的测定及其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以四川境内3种石斛属植物为材料,测定其总生物碱、石斛多糖的含量并研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各个部位有效成分的分布与种质、采摘时间、干燥方法、生长年限有直接关系:其中金钗石斛总生物碱含量最高,细茎石斛多糖含量最高;石斛也可春季采收;石斛干燥加工以高温杀青后60 ℃烘干为宜;细茎石斛采收以3~4年为宜.以此为依据可探索石斛野生种质资源筛选,为石斛药材人工规模化种植作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水杨酸对小麦活性氧代谢的调节及其与乙烯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浓度分别为0.05、0.25、1.0、5.0、10.0、20.0mmol/L的SA溶液分别浸渍小麦幼苗地上部分(浸苗45min)和根部(浸根8h),自然光下8h后取第二展开叶测定。研究了外源水杨酸(SA)对叶片活性氧代谢的调节,探讨了SA抑制乙烯生物合成与活性氧之间可能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随着SA浓度增加,H2O2含量、超氧物歧化酶(SOD)、酚特异性过氧化物酶(PPOD)活性呈先增加后降低的  相似文献   
8.
几种土壤酶活性对低分子量聚乙烯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塑料地膜在自然条件下难以降解,环境可降解地膜则相对容易地降解形成大小不等的膜碎片样残留物,这一类低分子量残留物是否对环境造成危害,是当前急需证明的问题。研究低分子量聚乙烯(LMWPE)对土壤中几种关键酶活性的影响,对环境可降解地膜的推广使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不同分子量聚乙烯粉末,模拟可降解地膜降解后的聚乙烯组分,将不同分子量(2000、5000和10万以上)和不同累积量(1年量、10年量、50年量和100年量)的LMWPE粉末添加在土壤中,自然条件下盆栽种植蚕豆,研究土壤中三种关键酶对LMWPE处理的响应。结果显示,蚕豆苗期、开花初期、开花期、结荚鼓粒期和成熟期,LMWPE对土壤脲酶、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具有不同程度的激活作用,其中以添加LMW-PE分子量2000且累计量100年的处理(AS)对三种土壤酶的激活作用最为显著;随着LMWPE累计量增加,三种土壤酶活性增幅呈显著增加的趋势;LMWPE分子量处理对三种酶活性影响的差异大多未达显著水平;蚕豆根系的形成和生长对三种土壤酶活性具有显著影响。结果表明,在环境因素作用下可实现可降解地膜的无害化降解,低分子量聚乙烯可能具有改善土壤微环境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蚕豆生长及土壤酶活性对低分子量聚乙烯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与推广环保型可降解地膜, 是解决当前农田白色污染的重要途径。与普通地膜比较, 可降解地膜降解时间短, 残留物以分子量较低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为主。研究低分子量聚乙烯对作物生长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对可降解地膜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模拟自然条件, 以添加低分子量聚乙烯(LMWPE)的壤土盆栽种植蚕豆, 并设定不同的LMWPE添加量, 研究全生育期蚕豆的株高、复叶数、结荚数及土壤中脲酶、过氧化物酶、蔗糖酶活性对LMWPE的响应。结果显示: 与不添加LMWPE且种植蚕豆的处理(CK1)比较, 全生育期中添加LMWPE(分别按覆盖地膜1年、10年、50年、100年折算的添加量)且种植蚕豆处理的蚕豆株高、复叶数及土壤脲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CK1, 且随着LMWPE添加量增加, 土壤酶活性及蚕豆株高和复叶数增幅越显著, 但各处理土壤蔗糖酶活性及蚕豆结荚数差异不显著。蚕豆根系的形成和生长对3种土壤酶活性具有显著影响。3种土壤酶活性与株高、复叶数显著相关, 但与结荚数无显著的相关性。本研究结果表明, 土壤中添加LMWPE对蚕豆生长及3种土壤酶活性有激活作用, 以添加量为2.80 g·kg-1处理的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环境降解地膜可在较短时间内碎片化,并进一步由碎片降解为粉末状的低分子量聚乙烯(LMWPE)。利用不同分子量聚乙烯粉末模拟环境降解地膜降解后的聚乙烯组分,将3种不同分子量LMWPE(M1=2000、M2=5000、M3=100 000)添加到盆栽土壤中种植小麦,测试分析小麦不同生育期土壤氮含量及两种关键酶活性变化,为环境降解地膜的环境安全性评估提供实验依据。结果表明:处理组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在小麦分蘖期、孕穗期、开花期等显著低于对照组,土壤脲酶活性在拔节期至灌浆期受到显著抑制,不同分子量LMWPE处理对小麦各个生育期土壤蛋白酶活性的影响未达显著水平。LMWPE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土壤供氮能力,土壤氮素转换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以LMWPE为原料的环境降解地膜的环境安全性有待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