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番茄早疫病是由半知菌茄链格孢侵染引起的一种顽固性真菌性病害。本试验首次利用10亿活孢子/g的皮尔瑞俄类芽孢杆菌对陕西番茄主产区的早疫病进行了防治试验。采用叶面喷雾、灌根、喷雾+灌根共3种处理方法。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喷雾+灌根的组合处理方法对该病害防治效果最佳,防效达91.96%。同时可有效抑制病斑的扩展,并提高番茄产量。灌根防治效果也较好,防效可达84.59%。而喷雾法对番茄早疫病的防治效果一般,防效为78.85%。另外,处理后的叶面、果面和根系周围土壤的皮尔瑞俄类芽孢杆菌菌落数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甘肃省苹果产区苹果茎沟病毒(Apple stem grooving virus,ASGV)、苹果锈果类病毒(Apple scar skin viroid,ASSVd)、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pple chlorotic leaf spot virus,ACLSV)和李属坏死环斑病毒(Prunus necrotic ringspot virus,PNRSV)4种病毒发生和分布情况,以及主要病毒的遗传多样性,采用RT-PCR技术进行鉴定,并对主要病毒cp基因片段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在甘肃省5个市(县)苹果产区随机采集的93份叶片中,ASGV平均检出率达87.1%,ASGV成为危害甘肃省苹果的优势种,各苹果产区ASSVd、ACLSV和PNRSV平均检出率分别为41.9%、10.7%和11.8%,天水和兰州市4种苹果病毒检出率均高于其他地区;所有检测样品以“ASGV+ASSVd”为主要复合侵染类型,检出率达37.6%;4条ASGV cp基因片段的系统发育分析显示,4个分离物被聚在同一亚组,来自天水的分离物A29与来自中国云南苹果的ML-1分离物(JN871586.1)聚在同一支,与其核酸序列同源性为99.2%,A39与A42聚为一支,两者与来自中国陕西苹果的YL06分离物(EU236258.1)核酸序列同源性为97.1%和96.9%,A80与A39和A42共聚为一簇。  相似文献   
3.
在温室中对烟蚜繁育的最适替代寄主展开筛选,测定蚜茧蜂羽化的最适温、湿度,并对烟蚜与僵蚜回接烟苗后的成活率和羽化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小白菜繁殖蚜虫量较大,效果优于萝卜和油菜寄主,回接烟苗后烟蚜成活率达85%以上,可作为替代寄主用于烟蚜的冬季保种及规模化繁殖。(2)蚜茧蜂僵蚜羽化的最适温度为20~25℃,最适相对湿度为80%~90%。  相似文献   
4.
从云南省腾冲市温泉中筛选到1株对白菜软腐病病原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 carotovorum 具有较好拮抗作用的菌株SWL-W8,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和抑菌活性测试,并研究了其对白菜软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通过菌株形态、BIOLOG及16S rDNA鉴定SWL-W8菌株为埃吉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elgii,并发现该菌株对多种病原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利用Nanopore 测序技术对SWL-W8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显示该菌株含有表面活性素 (surfactin)、聚酮化合物 (polyketide)、枯草杆菌蛋白酶 (subtilisin)、几丁质酶 (chitinase)、杆菌素 (bacillibactin)、杀镰孢菌素 (fusaricidin)、羊毛硫抗生素 (elgicin) 等脂肽类、肽聚糖和聚酮类抗性化合物的基因,揭示了其可能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及潜在的生防作用机制。菌株SWL-W8在土壤中能较好地定殖,菌悬液浓度为1.0 × 106 cfu/mL时对白菜软腐病的最高预防作用防效为79.7%,治疗作用防效为64.4%,且能促进白菜种子萌发和生长,具有很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引起甘蓝花叶病的病毒种类,利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并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查找甘蓝样品中的病毒序列,发现存在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TuM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蚕豆萎蔫病毒2(broad bean wilt virus2,BBWV2)、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和芸薹黄化病毒(brassica yellows virus,BrYV)等5种病毒。采用RT-PCR技术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样品检测到BrYV、TuMV和CMV共3种病毒。对获得的BrYV外壳蛋白基因(coat protein,cp)进行测序和系统进化分析,获得1条576 bp的BrYV cp基因全长序列,与GenBank中BrYV分离物cp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率为88.0%~96.4%,氨基酸序列同源率为90.1%~95.8%。基于cp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BrYV-GL为BrYV-C基因型,与中国内蒙古油菜BrYV(GenBank登录号EF079907)分离物cp基因序列聚集在一起,亲缘关系较近。BrYV cp基因共检测到4个潜在重组事件,可为后续甘蓝花叶病的研究和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开发新型植物源抗病毒剂,以抗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活性为指标,利用半叶枯斑法对13种常见中草药进行了抗病毒活性筛选,并对筛选到的中草药进行了抗病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马蓝、玉簪、鸦胆子、白薇和苦木5种中草药的30μg/mL醇提取物抗TMV活性较好,抑制率均达70.44%以上,且高于8%宁南霉素水剂1 000倍液的抗病毒活性,其中马蓝醇提取物抗病毒活性最佳,抑制率可达90.70%。对马蓝醇提取物防治烟草花叶病毒机理的研究发现,0.5μg/mL马蓝醇提取物能够保护TMV侵染的烟草原生质体细胞形态完整;经马蓝醇提取物处理后,烟草的苯丙氨酸解氨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比清水对照组明显提高;20~50μg/mL浓度的马蓝醇提取物能明显抑制TMV病毒外壳蛋白的表达。推测马蓝醇提取物可能是通过保护植物细胞而起到抗病毒作用,可进一步开发为植物源抗病毒剂。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引起杏衰退萎黄病的病毒种类,利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寻找杏衰退萎黄样品中的病毒序列,发现存在亚洲李属病毒1(Asian prunus virus 1,APV1)和亚洲李属病毒3(Asian prunus virus 3,APV3)。为了验证该结果,采用RT-PCR对10个待测杏样品进行APV1、APV2和APV3检测,所有样品中未检测到APV2,检出APV1和APV3的样品数分别为3和4个。对检测到病毒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进行测序和系统进化分析,分别获得了3条653 bp的APV1和4条1 031 bp(或1 032 bp)的APV3 CP基因片段;3条APV1 CP基因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为99.2% ~ 99.8%,与NCBI中已发表的26个APV1 CP基因序列一致性为44.0% ~ 99.8%;4条APV3 CP基因序列一致性为78.5% ~ 99.5%,与NCBI中已发表的26个APV3 CP基因序列一致性为44.7% ~ 99.5%。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甘肃省苹果坏死花叶病毒(apple necrotic mosaic virus,Ap NMV)的发生及遗传变异情况,采用反转录PCR方法对采自甘肃7个地区表现花叶症状和无明显症状的共93份苹果叶片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Ap NMV的平均检出率为66.67%,说明其在甘肃省苹果产区普遍发生。对其中9份样品中Ap NMV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进行了克隆和测序,其分离物CP的核苷酸和编码蛋白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2.3%~99.7%和93.6%~99.1%,与NCBI数据库中来自中国、印度、日本等国家的18个Ap NMV分离物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86.7%~99.7%和87.1%~99.7%。基于CP基因全长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Ap NMV分离物聚集成5个组,9个Ap NMV甘肃分离物与其他Ap NMV分离物分别聚集形成组Ⅰ、组Ⅱ和组Ⅴ。9条Ap NMV全长CP基因序列中检测到1个潜在重组事件。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超敏蛋白对烟草马铃薯Y病毒病的诱导抗性影响,采用半叶枯斑法和田间效果试验研究超敏蛋白BaPE1提取物对枯斑三生烟和普通烟的诱导抗性和促生作用。结果表明,超敏蛋白BaPE1能诱导烟株对烟草马铃薯Y病毒产生抗性,并对烟草有一定的促生作用。接种前48h喷施500μg/mL超敏蛋白BaPE1预防效果达70.46%,接种后24h、48h喷施500μg/mL超敏蛋白BaPE1治疗效果达61.30%和60.5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喷施500μg/mL超敏蛋白后烟草在株高、茎围、最大叶面积等方面表现出较好的生长势,并高于其他处理。因此,超敏蛋白BaPE1不仅可以提高烟草抗性而且还能促进烟株生长、提高烟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