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带型对小麦间作玉米产量和种间竞争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小麦/玉米间作为对象,设置3种不同带型模式(小麦/玉米行比为6:2、6:3和6:4),研究间作体系中带型改变对种间竞争力和群体产量的影响,旨在为间作高产优化带型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试验采用的3种小麦/玉米间作模式均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各处理的土地当量比(LER)均大于1。间作优势随玉米行数的增加呈增大趋势,6:4(W6M4)模式的LER、时空当量比和土地利用率分别较6:3(W6M3)模式高3.5%、5.2%和4.3%,较6:2(W6M2)模式高3.0%、8.1%和5.2%。增加玉米行数能够显著提高小麦相对玉米的种间竞争力(A_(wm)),6:4间作处理的A_(wm)分别较6:3模式和6:2模式高7.3%和14.1%。复合群体产量与种间竞争力呈显著的线性增长关系。因此,提高间作小麦的竞争力有利于间作群体整体产量的提高,6:4模式获得较高产量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提高小麦的相对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间作系统的密度效应,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密度对小麦间作玉米产量的影响,并对密度与间作作物产量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密度下,间作各处理的LER均大于1,表明间作具有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作用。密度与间作组分产量呈现二次曲线相关关系,且在本试验设置的密度下(小麦密度在675~900万株·hm-2、玉米密度在7.5~9万株·hm-2范围内),小麦产量随着小麦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玉米产量随着玉米密度的增加先增后降,密度为8.25万株·hm-2时可获得最大产量。小麦产量与穗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玉米产量与穗长、穗行数、行粒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增加小麦密度是增加间作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