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良县地处云南东部,全县国土面积2 018 km2,其中坝区772 km2,是云南省第一大高原平坝。境内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暖干旱,秋凉湿润,降水集中,干湿分明,雨热同季,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适宜多种作物种植。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陆  相似文献   
2.
2010年陆良县根据农业部和云南省农业厅超级稻"双增一百"科技行动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在三岔河镇成功举办超级稻"双增一百"示范样板1426.67hm(221400亩),圆满完成了超级稻亩增产50kg、增效100元的"双增一百"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3.
根据陆良县近年来水稻生产实践经验,总结了关于生产无公害优质稻米的栽培技术措施以及优质稻米的贮运、加工、包装等,并分析了目前水稻产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增密减氮对高原粳稻产量及其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生产正向减量增效方向转型。以陆育4号为材料,研究了增密减氮对高原粳稻产量及其氮肥利用效率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减少氮肥用量、增加移栽密度可以获得增产,并显著提高氮肥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吸收利用率;减少10%氮肥用量、增加20%移栽密度的处理比对照增产6.37%,氮肥吸收利用率显著提高5.84%;减少20%氮肥用量、增加30%移栽密度的处理比对照增产4.07%,氮肥吸收利用率显著提高8.63%。  相似文献   
5.
莲藕覆膜保温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莲藕多采用无性繁殖,生长适宜温度在22~35℃,成熟早晚与品种、温度关系密切。通过早、中、晚熟品种搭配,加上田间自然储藏,一年中可以从7月开始,一直供应到次年3月。陆良县4、5、6月无藕上市,为了解决供应缺口,2002年开始引进覆膜保温栽培技术,实现了早栽早发早上市的目的,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靖粳10号品种特征特性及其近几年来在参加试验、示范及高产创建样板中表现出的高产、稳产、抗病、抗寒性强,适应性广的特点;总结了该品种在2010年旱情较重情况下,实现高产、高效目标的配套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4个典型生态粳稻区,以广适性的5个品种为材料,研究氮肥对不同稻区产量影响,并分析氮肥利用率及其不同稻区施氮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氮肥施用显著提高不同稻区产量,施氮增产率及其贡献率大小顺序为温暖粳稻区寒冷粳稻区籼粳交错区冷凉粳稻区,寒冷粳稻区产量提高主要是有效穗数和千粒重的增加,而其它3个稻区产量的提高主要是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的增加所致。生产等量的稻谷氮肥需要量的大小顺序为寒冷粳稻区冷凉粳稻区籼粳交错区温暖粳稻区。不同稻区对氮肥的利用效率存在差异,氮肥农学利用率大小顺序为温暖粳稻区籼粳交错区冷凉粳稻区寒冷粳稻区,氮肥吸收利用率大小顺序为籼粳交错区温暖粳稻区冷凉粳稻区寒冷粳稻区,4个稻作区的土壤氮素贡献率在61.10%~66.09%之间,说明各稻作区吸收的氮肥主要来自土壤,通过培肥地力,维持较高的地力水平对稻谷的超高产、高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陆良县被列为2011年全国500个乡(镇)粮食作物整建制高产创建试点乡(镇)之一,2011~2013年在三岔河镇推进高产创建。2011年实施稻豆、稻薯2种高产创建模式,经现场实测,各作物实收产量达到并超过了预定产量指标,整建制推进的开局取得了圆满成功。1完成情况1.1实施地点及规模在三岔河镇24个村委会实施,主要选择稻/豆、稻/薯2种模式在大、小春2季连续开展高产创建活动。  相似文献   
9.
桑园套种鲜食早秋蚕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选用良种选择种子粒大饱满、无病斑、无虫眼或霉变,耐寒、抗病虫、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质、早熟、丰产性好的蚕豆新品种云豆147、云豆0399、凤豆6号等。2种子处理播种前选晴天晒种1~2 d,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药剂50~100倍液处理。3桑园地深耕消毒秋季桑叶采摘后,对桑园地进行人工翻挖碎垡,结合翻挖亩施生石灰粉100 kg进行土壤消毒杀菌。4适时播种最佳播种期宜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打塘或开沟播种,以有效避过蚕豆盛花结荚期霜雪冻危害。5种植规格种植规格为株距13 cm,行距40 cm,每亩6400株。播种深度5~6 cm;播种后盖一层薄土,薄土上亩  相似文献   
10.
播种量、秧龄和移栽密度对高原粳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昌粳1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播种量、秧龄和移栽密度对高原粳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种量的减少,带蘖数、干物质有增加的趋势,播种量为15 kg/667 m2时的秧苗素质最好,产量最高;随着秧龄的增大,有效穗数、实粒数、结实率降低,导致产量降低,60 d秧龄的产量明显高于70 d秧龄的产量;在2.16~2.64万丛/667 m2移栽密度内,随着密度的增加,有效穗数有增加的趋势,产量增加。总之,较少播种量、较小的秧龄、适宜的基本苗数是水稻高产的基础。为了应对干旱,可以通过稀播提高秧苗秧龄弹性,把秧龄延长到70 d,栽足基本苗,降低水稻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