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9篇
植物保护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巧遇张天福     
陈英灿 《农业考古》2005,(4):164-172
一、巧遇张天福 1996年.有一天,我的乌龙茶师父送来一张请贴,他告诉我,凭着这张请贴,可以参加在广州举行的安溪茶玉赛。这是由安溪县政府招待,包括免费住宿五星级宾馆的盛会。因此,第二天我就起程赶往广州。参加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办的大型茶王赛。  相似文献   
2.
西双版纳是云南西南边陲,与缅甸、老挝交界,众多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西双版纳是茶的故乡,历史上著名的“茶马古道”就从这里开始。“茶马古道”是中国历史上内地农业地区与边疆游牧地区之间,进行茶与马的交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线。唐朝时代,文成公主下嫁西藏王松赞干布,带去大量的生活用品,其中就有茶叶做为嫁妆。西藏高原和西北草原地区气候寒冷,不利农业,而畜牧业则较发达,所以,  相似文献   
3.
相传,有一桶谷子遭到雨淋,被雨水淋浸的谷子隔天之后就产生了泡沫,并发出阵阵的香气。这桶谷水或许就是世界上的第一桶啤酒,至今已有数千多年的历史。为什么谷子碰到水分会产生香气呢?后来人们不断地思索和研究,直到近数百年来,科学技术的崛起,科学家终于发现,这种香气原来就是谷子表面所依附的微生物所产生的作用,发酵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一、食品的发酵在生长的植物上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微生物。只是完整的健康植物体才存在着很少量的微生物,只有在植物被收割时受到机械损伤,或者在鲜嫩的植物体和果实被腌制过程中,由于受损伤的植物体组织…  相似文献   
4.
5.
6.
普洱茶发酵机制的探讨(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续上期)红茶发酵中茶色素的形成主要是以儿茶素的二聚物和低聚合物为主体。红茶色素的成份主要的是茶红素和茶黄素。茶红素是主体组份,其含量占茶色素总量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是一类酚性氧化聚合的的异质类群,从中已检出儿茶素二聚物、低聚合物和少量高聚合体。茶红素的形成过程,主要是儿茶素在多酚氧化酶催化下氧化形成邻醌,邻醌再聚合成联苯酚醌,联苯酚醌经歧化作用产生了茶黄素和双黄烷醇,茶黄素与双黄烷醇再由过氧化酶的催化下氧化形成茶红茶。但是,在缺氧的状态下,过氧化酶也可以将儿茶素直接氧化聚合成茶红素,只是必需要有水份。英国著…  相似文献   
7.
陈英灿 《农业考古》2005,(2):326-333
我向往云南甚久,因为,从书籍中得知,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而云南是茶树的原产中心,云南也是中华民族茶文化的摇篮。  相似文献   
8.
六、我在台湾学会了艺术 台湾在二十世纪的八十年代,经济创出奇绩,突飞猛进,使人民的生活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提升,使人们对生活的品位也开始走向对艺术的追求。在这样特定的环境下,台湾茶艺也就逐步形成,并慢慢地走向高潮。到九十年代,“台湾茶艺”出现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巅峰,在中华民族茶文化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相似文献   
9.
陈英灿 《茶报》2003,(2):20-22
  相似文献   
10.
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是生物科学的世纪,普洱茶文化作为人类最古老的茶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沉默岁月,今天已经乘搭上二十一世纪生物科技的现代列车.但实际上,古老、传统、优秀的普洱茶文化,早已是生物科技的先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